水浒传的好词好句好段和感受摘抄
《水浒传》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语言精妙凝练,既有市井江湖的鲜活气息,又蕴含深刻的侠义精神。以下从词汇、句子、段落和阅读感受四个维度进行整理:
一、经典词汇摘录
1. 侠肝义胆(形容忠义气概)
2. 替天行道(梁山聚义的核心精神)
3. 风风火火(如鲁智深、李逵的豪迈性格)
4. 血雨腥风(暗示乱世与反抗的残酷)
5. 逼上梁山(体现人物命运的无奈与抗争)
二、精彩语句赏析
1.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白胜的民谣,揭露社会不公,对比鲜明,直指人心。
2.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宋江题反诗,以黄巢自比,展现反叛野心与悲剧伏笔。
3.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鲁智深坐化偈语,道破江湖人的宿命与顿悟。
三、经典段落节选
林冲雪夜上梁山(第十回)
"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林冲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环境描写与人物心境交融,"紧"字既写雪势,更显林冲被命运逼迫的紧迫感。
武松打虎(第二十三回)
"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
——动作描写一气呵成,"抡""劈""折"三字尽显生死搏斗的紧张激烈。
四、阅读感悟
1. 反抗与妥协的悖论
梁山好汉以"替天行道"为旗,最终却接受招安,暗示封建时代个体反抗的局限性。宋江的忠义两难,实则是传统儒家与江湖侠义的撕裂。
2. 人物塑造的立体性
如林冲从隐忍到爆发,展现小人物在体制压迫下的蜕变;李逵看似鲁莽,却以天真反衬世道虚伪。英雄亦凡人,善恶交织更显真实。
3. 江湖即人间
梁山泊的兴衰,实为世情百态的缩影。酒肆茶楼、刀光剑影间,写尽市井人情、官场*,道出"乱自上作"的深刻批判。
《水浒传》的豪迈之气与悲凉底色并存,其语言如大碗酒般酣畅,又如秋雨般冷彻。读之可感江湖热血,亦能窥见人性与时代的复杂纠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