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好句好段摘抄

 2025-09-13  阅读 101  评论 0

摘要:《水浒传》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语言凝练生动,既有豪气冲天的英雄气概,又有细腻入微的人情描写。以下摘录部分经典语句和段落,附简要赏析及出处,供您参考:
一、人物描写类
1. 鲁智深出场(第三回

《水浒传》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语言凝练生动,既有豪气冲天的英雄气概,又有细腻入微的人情描写。以下摘录部分经典语句和段落,附简要赏析及出处,供您参考:

水浒传好句好段摘抄

一、人物描写类

1. 鲁智深出场(第三回)

"生得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貉臊胡须,身长八尺,腰阔十围,手持一柄六十二斤水磨禅杖。"

赏析:仅用数笔勾勒出鲁智深粗犷豪迈的形貌,禅杖重量暗示其神力,"貉臊胡须"的细节更添草莽气息。

2. 林冲雪夜上梁山(第十回)

"凛凛严凝雾气昏,空中祥瑞降纷纷。须臾四野难分路,顷刻千山不见痕。银世界,玉乾坤,望中隐隐接昆仑。若还下到三更后,仿佛填平玉帝门。"

赏析:以诗写景,极言风雪之暴烈,暗喻林冲人生至暗时刻的苍凉,天地茫茫与英雄末路形成强烈对照。

二、战斗场面类

1. 武松打虎(第二十三回)

"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却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

赏析:连用"扑""跳""退"等动词,再现人虎搏斗的惊险瞬间,画面感极强,未直接写虎威而凶险自现。

2. 张清飞石打英雄(第七十回)

"石子飞来,似流星掣电;石子到处,如骤雨狂风。打的梁山泊人马四分五落,七断八续。"

赏析:比喻连用强化飞石威力,"四分五落"的叠词运用使败退之状如在眼前,侧面烘托张清绝技。

三、哲理名言类

1. 开篇词(第一回)

"试看书林隐处,几多俊逸儒流。虚名薄利不关愁,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

赏析:以超脱姿态点破世情,为全书定下"反叛世俗"的基调,"裁冰剪雪"暗喻英雄志趣高洁。

2. 宋江题反诗(第三十九回)

"他年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赏析:直抒胸臆的反叛宣言,"敢笑黄巢"的夸张对比,既显野心又暗藏悲剧伏笔。

四、世态炎凉类

1. 高俅发迹(第二回)

"仁义礼智信,吃喝嫖赌抽。帮闲篾片一流人,吹弹歌舞般般会。"

赏析:以俚语写尽市井小人得志之态,前五字儒家与后五字恶习对仗,讽刺官场*入木三分。

2. 白胜唱谣(第十六回)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赏析:对比手法揭露阶级矛盾,天灾与*交织,"如汤煮"的比喻直指民生疾苦。

五、经典场景类

1.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第七回)

"智深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

赏析:动作分解式描写极具视觉冲击力,"相了一相"的细节突显鲁达粗中有细的性格。

2. 林冲风雪山神庙(第十回)

"火盆内火种被雪水浸灭了,林冲探半身入去摸时,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只见草料场里火起,刮刮杂杂烧着。"

赏析:以"必必剥剥""刮刮杂杂"的拟声词营造紧张氛围,火光的动态与雪夜的死寂形成生死对照。

附:水浒笔法特色

施耐庵善用「白描法」写人状物,如李逵初见宋江时"黑熊般一身粗肉,铁牛似遍体顽皮";又擅「草蛇灰线」伏笔千里,如武松的镣铐、石碣天文等,建议结合金圣叹批注本细读,更能体会文本精妙。

建议选择人民文学出版社《水浒传会评本》进行深度阅读,此书收录明清名家评点,对理解章法结构、人物塑造大有裨益。

版权声明: 知妳网保留所有权利,部分内容为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联系QQ793061840删除,添加请注明来意。

原文链接:https://www.6g9.cn/bkkp/dd063Az5SW1lQBg.html

标签:水浒传摘抄

发表评论:

关于我们
知妳网是一个专注于知识成长与生活品质的温暖社区,致力于提供情感共鸣、实用资讯与贴心服务。在这里,妳可以找到相关的知识、专业的建议,以及提升自我的优质内容。无论是职场困惑、情感心事,还是时尚美妆、健康生活,知妳网都能精准匹配妳的需求,陪伴妳的每一步成长。因为懂妳,所以更贴心——知妳网,做妳最知心的伙伴!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Copyright © 2022 知妳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页面耗时0.0339秒, 内存占用1.71 MB, 访问数据库1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