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7年成立以来,广东移动始终是中国通信行业的标杆企业,其发展历程如同一部由不同“船长”接力书写的航海日志。从1G时代的拓荒者到5G时代的创新先锋,历任领导团队以差异化的战略分工,共同绘制出这家企业的成长图谱——有人专注铺设通信网络的“钢筋铁骨”,有人深耕客户服务的“毛细血管”,还有人谋划数字化转型的“云端航道”。这些决策者的每一次布局,都在改写华南地区数千万用户的数字生活。
首任总经理李刚如同通信领域的“愚公”,在模拟信号时代带领团队完成基站从0到3000座的跨越。他白天带着工程师翻山越岭选址建塔,夜晚与财务团队推敲资金分配方案,将70%的预算倾斜到网络覆盖。时任技术副总王建宙则化身“技术传教士”,率先引入短信增值服务,在2001年推出的“移动梦网”平台,让广东成为全国首个短信流量破亿的省份。这个时期的领导班子像建筑工人,用铁锹在数字荒漠里挖出第一口甘泉。
当3G牌照发放的春雷响起,徐龙总经理开始扮演“资源整合者”。他主导的“蓝色海洋战略”颇具深意:市场部门聚焦城中村和工业园区,网络部门建设沿海经济带专属频段,而人力资源部则启动“百人博士计划”。分管客户服务的副总魏明更像个“细节控”,他推行的营业厅服务标准化手册厚达263页,连柜员递送SIM卡时的微笑角度都标注了度数。这时期的广东移动用户突破8000万,市场份额较第二名高出23个百分点。
面对互联网企业的跨界冲击,简勤总经理化身“外科医生”,对组织架构进行大胆改革。他将全省21个地市分公司重组为6大区域中心,成立独立的智慧家庭事业部;技术出身的副总朱汉武则启动“去IOE化”攻坚战,用三年时间将核心系统迁移至国产云平台。2018年推出的“粤享5G”品牌,正是管理层集体决策的产物——市场部负责场景化包装,网络部保证覆盖率达98%,政企部则开发出智能制造等12个垂直行业解决方案。
现任管理层更像“数字园丁”,魏明总经理提出的“湾区智慧城市计划”已培育出3000个5G应用场景。分管创新的副总崔志顺主导成立“梧桐实验室”,与华为、腾讯共建的联合创新中心,每年孵化20项专利。在组织架构上,新设的元宇宙事业部与传统的网络运维部形成“双轮驱动”,前者探索虚拟现实应用,后者保障全省日均5PB的数据流量稳定传输。这种“传统+前沿”的分工模式,让广东移动在2023年蝉联全国省级运营商考核榜首。
观察历届领导班子的分工,会发现三个恒定原则:技术决策者必须具有五年以上网络建设经验,市场负责人必须轮岗过三个地市分公司,而财务总监则需具备跨行业履历。这种安排确保每个核心岗位都是“六边形战士”。例如现任党委书记李锋,既管过万人规模的网络优化团队,又主导过香港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这种复合型人才的分工逻辑,使得战略制定既有高度又能落地。
从模拟信号时代的艰难起步到5G-A时代的领跑,广东移动的历任领导者们像一群永不疲倦的登山者,每任都在前人的足迹上开辟新路。当我们在广州塔*验裸眼3D视频,在东莞工厂里看到5G机械臂精准装配,这些场景背后是二十余年管理层战略定力的叠加效应。正如现任总经理在内部讲话中强调的:“我们的任务不是守住基业,而是持续创造新的赛道。”这或许解释了,为何这家企业能始终站在浪潮之巅。
版权声明: 知妳网保留所有权利,部分内容为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联系QQ793061840删除,添加请注明来意。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