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当吉利集团宣布以90亿美元收购戴姆勒集团(奔驰母公司)9.69%的股份时,中国汽车行业的“灰姑娘”与德国百年豪华品牌的“联姻”瞬间引发全球关注。这场交易既非传统意义的“完全收购”,也不是简单的财务投资——吉利通过巧妙布局,成为了奔驰单一最大股东,却始终保持着“既合作又独立”的姿态。这场看似未竟的收购,实则是中国企业全球化战略的一次精准落子。
“吉利收购奔驰”这一表述常被误解为品牌所有权的转移,实则双方保持着微妙的平衡。就像一位投资者入股某家餐厅后,既不会亲自炒菜,也不会修改菜单,吉利并未直接介入奔驰的日常运营。这场交易的核心在于股权结构的优化:吉利通过二级市场分批购入股票,绕开德国监管对“敌意收购”的限制,最终以9.69%的持股比例成为戴姆勒最大单一股东。这种“既当股东又做伙伴”的模式,展现出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的智慧。
李书福曾将这场交易比喻为“小学生向大学教授学习”。在新能源与智能化的赛道上,奔驰的电动平台架构、电池管理系统等核心技术,正是吉利亟需补足的短板。而作为回报,吉利向奔驰敞开了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的入口。双方合资成立的*art全球合资公司便是例证:奔驰贡献设计基因,吉利提供电动化技术,新款*art精灵1在中国生产后返销欧洲,实现了技术反哺与市场渗透的双向流动。
这笔价值90亿美元的交易背后,藏着令人惊叹的资本魔术。吉利通过海外子公司发行可交换债券,利用戴姆勒股票作为抵押品进行结构性融资,实际自有资金投入不足三分之一。这种“用德国人的钱买德国企业”的操作,既规避了外汇管制风险,又展现了国际资本市场的运作能力。正如金融专家所言:“这不是一场现金消耗战,而是一次资本结构优化的经典案例。”
当浙江民营企业的灵活遇上斯图加特百年贵族的严谨,双方在董事会中的互动堪称现代企业治理的活教材。吉利始终恪守“不干预经营”的承诺,却在关键决策中展现影响力:推动戴姆勒加速电动化转型、支持与宝马合并出行服务业务。这种“以柔克刚”的参与方式,恰似太极推手般化解了文化冲突,反而促成了奔驰历史上最激进的转型计划——将电动化目标提前五年至2030年。
这场交易犹如投入湖面的巨石,激起的涟漪重塑着行业格局。特斯拉CEO马斯克曾公开称赞李书福“值得尊敬”,德国《商报》则惊呼“中国买下了汽车的未来”。更具象征意义的是,吉利通过这笔投资搭建起横跨沃尔沃、路特斯、戴姆勒的“技术共享联盟”,形成覆盖入门级到超豪华品牌的矩阵。这种“多品牌协同、技术模块化共享”的模式,正在颠覆传统汽车集团的竞争逻辑。
七年过去,吉利与奔驰的故事远未终结。这场看似未竟的收购,实则开创了中欧产业合作的新范式:既保持战略协同又尊重品牌独立,既获取技术养分又反哺市场资源。当全球汽车产业面临百年变局,吉利用9.69%的股权撬动的不只是奔驰的技术宝库,更是中国汽车工业从“市场换技术”到“技术赢尊重”的历史性跨越。这场“未完成的收购”,或许正是全球化2.0时代最值得书写的合作范本。
版权声明: 知妳网保留所有权利,部分内容为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联系QQ793061840删除,添加请注明来意。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