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海之畔,一座以“滨海”为名的县城静静依偎在江苏省盐城市的怀抱中。这里既没有大都市的喧嚣,也不似深山古村的孤寂,而是以独特的区位和气质,成为长三角北翼一颗低调却璀璨的明珠。有趣的是,在距离此地约700公里的北方,天津市同样拥有名为“滨海新区”的现代化新城,但若追溯“滨海”最原始的地名归属,江苏盐城下辖的滨海县始终是这片土地最初的命名者。
翻开中国地图,北纬34°线横贯之处,滨海县犹如一枚贝壳镶嵌在江苏省东北角。东临黄海30公里海岸线,西接灌溉总渠,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连接内陆与海洋的天然枢纽。每年夏季,来自太平洋的湿润季风在此登陆,造就了特有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县域内河网密布,中山河、翻身河等水系交织如脉,将咸淡水交融的生态密码写进每寸土地。
这片土地的记忆始于1941年的抗日烽火。当新四军在此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时,“滨海”之名首次登上历史舞台,寄托着军民对海洋文明的向往。1983年行政隶属调整后,正式成为盐城市辖县。县城中心至今保留着顾正红烈士故居,青砖灰瓦间铭刻着这座年轻县城与红色革命的血脉联系。每年清明时节,黄海涛声依旧,仿佛在讲述那段海上游击队的传奇。
站在灌河入海口,百米高的白色风机昼夜旋转,勾勒出滨海经济转型的轨迹。昔日的“苏北粮仓”正蜕变为新能源产业高地,沿海工业园内光伏玻璃生产线吞吐着金色阳光,海上风电场的叶轮切割着咸湿海风。2022年,这里的新能源发电量已足够点亮整个盐城,传统农业县在双碳战略中找到了新的历史坐标。但田间地头依然可见成片的何首乌种植基地,提醒着人们这里仍是全国闻名的“药材之乡”。
当候鸟迁徙的羽翼掠过月亮湾景区,滨海展现出最动人的生态面容。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里,丹顶鹤单足立于芦苇荡中的剪影,与远处缓缓转动的白色风机构成和谐画卷。沿海滩涂上,潮汐每天书写着新的纹理,弹涂鱼与招潮蟹在泥沼中留下的足迹,形成了独特的生物钟摆。这里的空气负氧离子含量常年在每立方厘米3500个以上,连海风都带着草木清香。
正月里的滨海水街,柳编灯笼映红半边天。这项传承六百年的技艺,曾随郑和船队远航西洋,如今在90后非遗传承人手中焕发新生。渔民号子不再是单纯的劳动韵律,经过艺术提炼后登上了国家大剧院的舞台。更令人称奇的是,当地渔民至今保留着“海水煮盐”的古法,雪白的盐垛与蔚蓝海天相映成趣,构成活态传承的工业文明标本。
这座兼具历史厚重与现代活力的县城,正以独有的方式诠释着“滨海”二字的深意。从抗日烽火中的新生之地,到绿色发展的探路先锋,它始终保持着向海而生的勇气。当黄海潮水日复一日冲刷着岸线,滨海县也在时代浪潮中书写着自己的答案——既要做守护生态的沿海卫士,更要成为拥抱世界的开放窗口。这样的双重使命,或许正是“滨海”这个地名给予这片土地最珍贵的馈赠。
版权声明: 知妳网保留所有权利,部分内容为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联系QQ793061840删除,添加请注明来意。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