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妙词句摘录
1. "风风火火"" />
《水浒传》第二回题为"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这一回通过王进与史进两个人物命运的交织,揭开了梁山好汉聚义的序幕。以下是我整理的好词好句及读后感:
一、精妙词句摘录
1. "风风火火"(形容史进习武时的飒爽英姿)
2. "义薄云天"(体现江湖好汉的侠义精神)
3.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王进夜奔时的景物描写,营造悲凉氛围)
4. "少年恃险若平地,独倚长剑凌清秋"(描写史进初露锋芒的英武形象)
5. ",民不得不反"(暗示全书的核心矛盾)
人物刻画佳句:
那后生赤着膊,刺着一身青龙,银盘也似面皮,十八九岁年纪,手提齐眉棍棒,立在空地上。"(史进首次登场的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范例:
史进把条棒使得风车儿般转,浑身上下没半点破绽,王教头喝彩道:'端的使得好!'
二、章节解析与感悟
1. 草蛇灰线的叙事艺术
王进作为八十万禁军教头的"隐退",与史进从纨绔子弟到绿林好汉的"觉醒"形成镜像结构。施耐庵用"九纹龙"的刺青暗喻:看似装饰的青龙,实则是挣脱礼教束缚的精神图腾。
2. 武艺传承中的隐喻
王进授艺史进,不仅传授枪棒功夫,更将"官场即江湖"的生存智慧倾囊相授。当史进在月夜舞出"七星落长空"的绝技时,这套暗合北斗的枪法,已然预示着他未来"替天行道"的命运轨迹。
3. 宋代社会的微缩图景
高俅得势后对王进的迫害,折射出"浮浪破落户"掌权的荒诞现实。史家庄百姓"见了公人如见虎狼"的细节,揭示出北宋末年基层权力体系的溃败,为后续""的主线埋下深刻注脚。
4. 成长小说的中国范式
史进从"终日打熬气力"的莽撞少年,到为保全庄客烧毁祖宅的蜕变,完成了中国式英雄的启蒙仪式。他亲手焚毁的不仅是宅院,更是士绅阶层安身立命的宗法枷锁。
三、文化启示
这一回中"私走"与"大闹"的并置极具象征意义:王进的隐忍逃离是传统士人的生存智慧,史进的激烈反抗则代表着新生力量的觉醒。两种处世哲学在东京梦华与江湖草莽之间撕扯,最终都将汇入水泊梁山的洪流,这种矛盾统一恰是中国侠义精神的深层结构。
施耐庵用史进院中"满架刀枪剑戟"与"四书五经"共处的书房陈设,暗讽了科举制度下文人"文武殊途"的畸形生态,而九纹龙身上跃动的青龙刺青,正是对这种割裂最鲜活的反叛。
版权声明: 知妳网保留所有权利,部分内容为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联系QQ793061840删除,添加请注明来意。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