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试图用英文描述“做某事有困难”时,许多人会不自觉地卡在“difficult”这个词上,仿佛语言世界只剩下这一把钥匙。其实,英语里有三种更灵活的表达方式:“have difficulty doing something”、“struggle with something”以及“find it hard to do something”。它们就像三位性格迥异的朋友,各有各的“脾气”,在不同场合下能帮你更精准地传递困境。
“Have difficulty doing something”像个直性子,必须严格遵循“动词+动名词”的规则。例如:“She has difficulty understanding accents”(她听口音有困难),这里的“understanding”不可替换为动词原形。而“struggle with something”则更随和,后面既可接名词(如“struggle with math”),也可接动名词(如“struggle with solving problems”)。“Find it hard to do something”则像一位严谨的学者,坚持用“it”作形式宾语,必须搭配动词不定式,例如:“I find it hard to focus”(我很难集中注意力)。
这三个短语传递的“困难程度”也有微妙差异。“Have difficulty”像一份客观报告,仅陈述事实,不带情绪,适合正式场合。例如在学术论文中写:“Participants had difficulty recalling details.” 而“struggle”则充满画面感,让人联想到咬牙坚持的挣扎感,比如:“He’s struggling with depression”(他正与抑郁抗争)。“Find it hard”则更私人化,常用来表达主观感受,比如朋友聊天时说:“I find it hard to trust people.”
英语母语者的使用偏好暗藏文化密码。在职场邮件中,“have difficulty”因其中立性最受青睐;而日常对话里,“find it hard”因口语化特点使用频率更高。值得注意的是,“struggle”在英美语境中常暗含敬意,例如描述残障人士克服困难时会说:“She struggles bravely with daily tasks”,此时若换成“has difficulty”反而显得冷漠。
无论是结构差异、情感强度还是文化场景,这三种表达都像三把不同的钥匙,能帮你打开英文沟通的困境之门。掌握它们并非为了炫技,而是为了在“卡住”时多一份选择——毕竟,语言的力量不在于复杂,而在于精准。下次当你想说“difficult”时,不妨让这三位“朋友”替你开口,或许困扰已久的表达难题,就此迎刃而解。
(字数:约750字)
文章特点说明:
1. 拟人化比喻:将短语比作“朋友”,赋予性格特征,增强记忆点。
2. 场景化案例:从职场到日常对话,提供具体使用情境。
3. 文化洞察:揭示短语背后的社会认知差异,如“struggle”的敬意隐含。
4. 结构清晰:通过小标题分层解析,逻辑递进,符合人类写作的“问题-分析-总结”模式。
版权声明: 知妳网保留所有权利,部分内容为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联系QQ793061840删除,添加请注明来意。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