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腊月二十四的脚步声一近,千家万户便忙碌起来。扫帚与抹布成了主角,灶台上的糖瓜香气弥漫,空气里飘着对来年的期许——这一天,是传统中的“扫尘日”,也是“小年”序幕的开启。人们相信,掸去旧尘、送走灶神,才能用崭新的面貌迎接新春。
扫帚成了家家户户的“美容师”,从房梁到墙角都不肯放过。传说尘垢是晦气的化身,腊月二十四的清扫能驱散厄运。老辈人常说:“腊月不扫尘,来年招瘟神。”年轻一代虽不再迷信,却仍乐此不疲地擦亮玻璃、清洗窗帘,仿佛每个角落的焕新都在为新年积蓄能量。现代吸尘器的嗡鸣与传统竹帚的沙沙声交织,构成跨越时空的团圆曲。
灶台上的麦芽糖在烛火中泛着琥珀色光泽,这是献给灶王爷的“封口蜜”。相传灶神这天要上天述职,人们用糖瓜粘住他的牙,期盼他“上天言好事”。山东乡村至今保留着用高粱秆扎马、备草料的古俗,为灶君坐骑添足粮草。孩童们踮脚偷吃供糖时,总会被老人笑着嗔怪:“别惊着灶王爷的马儿!”
蒸汽在厨房玻璃上画出朵朵祥云,蒸年糕的竹笼摞得比孩童还高。江南人家忙着揉制青团,北方灶间飘出花馍的麦香。主妇们特意将腊月二十四的锅灶烧得通红,锅铲与铁锅的碰撞声里,藏着“越炒越发”的吉祥密码。就连外卖族也在这天系上围裙,让传统美食的香气重新填满钢筋水泥的厨房。
当年轻人用手机软件预约家政服务时,智能扫地机器人也戴上了红绸花。微信群里流转的电子灶王像,让异国游子轻点屏幕就能完成祭拜。有博主直播大扫除过程,网友戏称“云除尘”也能积攒福气。传统与科技碰撞出新的年俗火花,证明仪式感从未消失,只是换上了时代的新衣。
腊月二十四就像年俗长卷的卷轴钉,串起扫尘的勤勉、祭灶的与备年的喜悦。当最后一片落叶被扫出庭院,当电子灯笼与纸质窗花同时亮起,这个古老节日正以包容的姿态,将千年文脉编织进现代生活的经纬。它提醒着我们:无论时代如何更迭,对美好生活的热望,始终是中国人心中不灭的灶火。
版权声明: 知妳网保留所有权利,部分内容为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联系QQ793061840删除,添加请注明来意。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