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中腹地的青山绿水间,坐落着一座以“乐至”为名的县城。它隶属于四川省资阳市,如同一位低调而坚韧的“川中子弟”,既承载着千年农耕文明的厚重,也涌动着红色基因的热血。从陈毅元帅故里的文化名片,到成渝经济圈的活力节点,乐至始终以清晰的行政归属为根基,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故事。
摊开四川地图,乐至县位于盆地中部的丘陵地带,东接安岳,西邻简阳,南连资阳雁江区,北靠遂宁。作为资阳市下辖的“北大门”,它距离成都仅110公里,到重庆不过200公里,是成渝双城经济圈的重要纽带。这里的地形以浅丘为主,农田与村落错落交织,如同一幅立体的水墨画卷。独特的地理位置,让乐至既保有川中农耕文化的淳朴,又成为区域经济联动的“跳板”。
乐至的行政归属并非一成不变。早在北周时期,这里便以“多业县”之名初现史册;唐武德三年(620年)正式定名“乐至”,寓意“乐善好施,至诚至善”。千年来,它先后隶属梓州、潼川府,直至1998年资阳撤地设市后,乐至正式划归资阳市管辖。历史长河的冲刷,让这座县城既沉淀了“三贤文化”(指乐至三位历史名人)的底蕴,又以陈毅元帅故乡的身份,成为红色精神的传承地。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国家战略中,乐至的角色愈发鲜明。作为资阳市的“经济副手”,它依托交通优势,发展起特色农业(如乐至黑山羊、桑蚕产业)和现代工业(装备制造、食品加工)。2022年,乐至纳入成都东部新区协同发展区,成达万高铁、成渝中线高铁的规划更让这里成为“双城1小时生活圈”的关键节点。经济的腾飞,始终以“资阳乐至”的行政区划为支点。
乐至的另一个身份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县森林覆盖率超过42%,蟠龙湖湿地、龙门报国寺等景观星罗棋布。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一部分,乐至的绿色发展不仅服务于资阳,更承担着川中丘陵地区水土保持的重任。这里的每一片桑田、每一座青山,都在为“天府之国”的生态安全添砖加瓦。
乐至的文化气质与资阳一脉相承。陈毅元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风骨,早已融入城市血脉;川剧“资阳河”流派在这里传承,民间石刻、竹编技艺代代延续。行政归属的稳定性,使得乐至既能独立发展特色文化,又能与资阳整体文化规划协同共振,成为川中文化拼图中不可或缺的一块。
乐至县,这座位于资阳市怀抱中的县城,以明确的地理归属为锚点,在历史、经济、生态与文化的多维坐标中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无论是作为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潜力股”,还是红色文化的代言人,它的发展始终离不开“资阳”这一行政母体的支撑。理解乐至的归属,不仅是对一座县城身份的厘清,更是读懂川中地区发展脉络的一把钥匙。
版权声明: 知妳网保留所有权利,部分内容为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联系QQ793061840删除,添加请注明来意。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