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还贷型收费站(国家单位)
性质:属于事业单位或部门管理,收费用于偿还贷款。
依据:根据《收费公路管理条例》,这类公路由县级以上地方交通主管部门利用贷款或集资建设,收费期限最长不超过15年。
特点:收入全额上缴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工作人员多为事业编制。
2. 经营性收费站(企业运营)
性质:由国有企业或混合所有制企业建设运营,部分可能引入民营资本。
投资主体:
国有企业:如各省交通投资集团(例如江苏交通控股、浙江交投等)。
民营企业:较少见,但存在(如某些BOT项目中民营资本参与)。
收费期限:最长不超过30年,收益用于回报投资者。
现状比例
国有主导:约90%以上的高速公路由国企控制,2021年底全国收费公路里程中,国有企业运营占比超过70%。
民营参与:主要集中在部分BOT项目(如广深高速早期港资参与),占比不足10%。
如何区分
看公示信息:收费站现场公示牌会注明管理单位(如“XX高速集团”多为国企,“XX路桥公司”可能含民企)。
查股权结构: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可查询运营公司股权背景。
政策趋势
2023年《国家公路网规划》强调严格控制经营性公路比例,未来新建项目以债券为主,民营资本更多通过PPP模式参与,但主导权仍在国有主体。

多数收费站属于国家单位或国有企业管理,少数由民企运营,具体需结合路段和投资模式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