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原子质量(Ar)是指某元素的一个原子的平均质量与碳-12同位素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这是一个无单位的量,通常用于比较不同原子的质量大小。
1. 基准选择
以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基准(1原子质量单位,1 u ≈ 1.6605×10⁻²⁷ kg)。选择碳-12是因为其原子核结构稳定且便于实验测量。
2. 同位素的影响
自然界中大多数元素存在多种同位素。例如,氯有两种主要同位素:氯-35(丰度75%)和氯-37(丰度25%)。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需根据各同位素的质量和丰度加权计算:
[
A_r = sum left(
ext{同位素质量}
imes
ext{丰度百分比} right)
]
例如,氯的相对原子质量计算为:
[
A_r(
ext{Cl}) = (34.969
imes 0.7577) + (36.966
imes 0.2423) approx 35.45
]
3. 质量数与实际质量的差异
同位素的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仅提供近似值,实际相对原子质量需通过实验测定。例如:
4. 电子质量的贡献
原子的总质量包括质子、中子和电子,但电子质量极小(约0.0005486 u),通常可忽略不计。
[
A_r(
ext{H}) = (1.007825
imes 0.9998) + (2.014101
imes 0.0002) approx 1.008
]
相对原子质量是化学计算的基础,既考虑了同位素的天然丰度,又通过实验精确测定各同位素的实际质量。这一概念避免了直接使用微小且复杂的绝对质量值,使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更为便捷。
版权声明: 知妳网保留所有权利,部分内容为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联系QQ793061840删除,添加请注明来意。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