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中丘陵的臂弯里,乐至县如同一位目光如炬的守夜人,以"早半步、细三分、暖万家"的防疫哲学,织就了一张精密而柔软的防护网。当疫情如潮汐般起伏时,这座县城既像精准运转的机械表芯,又似温厚可靠的邻家兄长,用科学防控的力度与人文关怀的温度,书写着基层防疫的生动答卷。
乐至县的防疫体系犹如根系发达的千年古榕,通过"县-镇-村-组-户"五级网格,将防控触角延伸至每个细胞末梢。1268名网格员化身"行走的传感器",既负责人员摸排、信息采集,又担当防疫知识宣传员。他们在田间地头建立"防疫茶话会",用方言俚语讲解防控政策;在社区楼栋设置"流动登记台",让老年群体也能便捷完成健康申报。这种"毛细血管式"管理,使得县城能在24小时内完成全域30万居民的动态监测。
防疫指挥部的智慧大脑昼夜运转,整合健康码、行程码、核酸检测等18类数据源,构建起"电子围栏+物理防线"的双重屏障。当某药店购买退烧药的信息触发预警,系统能在15分钟内自动生成行动轨迹图谱;在交通卡口,智能识别系统如同不知疲倦的侦察兵,日均筛查车辆5000余辆却从未喊累。更令人称道的是,技术人员针对老年群体优化系统,推出"语音申报""子女代填报"等12项适老化功能,让科技防控不失温度。
在物资储备仓库,3个月的应急物资像忠诚的卫兵整齐列队。200吨粮油、50万只口罩、3000套防护服的储备量背后,藏着套独特的"水位监测"机制:当库存消耗达30%时自动触发补货程序,50%时启动周边县市协同调配预案。冷链运输车辆装备北斗定位和温控系统,确保每支疫苗都能在2-8℃的恒温怀抱中安全抵达接种点。药店里的"四类药品"销售记录实时上传系统,既保障用药需求又防范风险。
防疫不防爱的理念渗透在每个细节。隔离酒店为糖尿病患者定制控糖餐,给网课学生加装专属宽带;田间地头活跃着"春耕服务队",帮助隔离农户完成3800亩小麦追肥;社区志愿者化身"临时子女",为独居老人提供代购送药服务。更温暖的是"心理防疫"工程——12条心理援助热线、45个线上减压小组,用声音和文字编织成心灵防护网。
大喇叭+小视频"的组合拳让防疫知识活起来。村头百年黄葛树下的"防疫评书",将防控要点改编成金钱板唱词;中学生创作的防疫表情包在微信群疯传;本土网红用"摆龙门阵"方式讲解疫苗接种。这种带着泥土味的宣传,使得农村地区口罩佩戴率从最初的42%提升至98%,60岁以上老人疫苗接种率突破92%。
当周边地区出现疫情波动,乐至县的防控体系瞬间切换至"战斗模式"。300人的流调尖兵能在2小时内集结完毕,78个核酸检测点如同绽放的蒲公英,6小时内即可完成全域采样。重点区域实施"五包一"机制(1名镇干部+1名村干部+1名民警+1名医生+1名网格员),形成闭环管理。在最近一次应急演练中,从发现模拟病例到完成密接隔离仅用时5小时17分。
【永不打烊的防护结界】
乐至县用绣花功夫织就的防疫网络,既有科技赋能的"硬核"支撑,更饱含人文关怀的"柔性"智慧。这个川中小城证明,精准防控不是冰冷的数字游戏,而是需要将心比心的社会治理艺术。当核酸检测点变成便民服务站,当流调电话接通后先问候再询问,当隔离管控伴着春耕帮扶同步推进,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防疫体系的完善,更是一个县域对"人民至上"理念的生动诠释。这片土地上的防疫故事,正如同陈毅元帅故里的红梅,在寒风中绽放出温暖坚韧的力量。
版权声明: 知妳网保留所有权利,部分内容为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联系QQ793061840删除,添加请注明来意。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