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法律与道德风险
所有权问题:捡到的手机属于他人财物,擅自刷机并占为己有可能触犯《物权法》或《刑法》中的「侵占罪」。在中国大陆,若物品价值超过一定金额(通常5000元以上),可能构成刑事犯罪。
隐私风险:手机内可能存有原机主的个人信息,强行破解可能涉及侵犯隐私权。
道德责任:归还失主是公民义务,建议通过以下途径处理:
联系手机内的紧急联系人(若可解锁)。
交给警方或苹果官方店(苹果可通过IMEI联系失主)。
通过运营商查询SIM卡信息联系失主。
2. 技术限制:苹果的激活锁(Activation Lock)
即使尝试刷机(通过DFU模式恢复系统),苹果的「激活锁」机制仍会阻止手机被重新激活,除非提供原机主的 Apple ID 和密码。具体表现如下:

刷机后无法激活:恢复系统后会提示“此iPhone已与某个Apple ID关联”,需原账号解锁。
绕过手段无效:市面上声称能解锁的服务多为诈骗或利用漏洞(如2019年的“checkm8”漏洞已部分修复),且存在隐私泄露风险。
硬件级保护:苹果的Secure Enclave芯片会绑定主板、CPU等硬件,非官方渠道无法重置。
3. 建议处理方式
1. 尝试联系失主:
长按电源键唤醒Siri,问“这是谁的手机?”(若失主设置过)。
插入SIM卡查看运营商信息,联系客服协助。
2. 交给警方或苹果官方:
苹果可通过IMEI/序列号追踪失主(需警方介入)。
苹果零售店通常不直接接收遗失手机,但可协助联系执法部门。
3. 法律后果警示:
若手机价值较高且拒不归还,可能面临《刑法》第270条“侵占罪”指控(最高可处2年以下*)。
若破解并使用手机,可能额外涉及“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
总结
从技术角度,捡到的iPhone即使刷机也无法绕过激活锁;从法律和道德角度,占为己有风险极高。最稳妥的做法是积极寻找失主或交由警方处理,避免不必要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