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思维导图全汇总
一、力学
1. 运动学

机械运动(参照物、相对性)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 v = frac{s}{t} ))
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计算
实验:测量小车平均速度
2. 力与相互作用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现象)
二力平衡条件
力的合成与分解(同向/反向)
摩擦力类型(静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
弹力与胡克定律(弹簧测力计原理)
3. 压强与浮力
压强公式:( p = frac{F}{S} )
液体压强:( p = rho gh )
连通器原理(船闸、茶壶)
大气压强(马德堡半球实验、托里拆利实验)
浮力计算(阿基米德原理:( F_{浮} = rho_{液} g V_{排} ))
物体的浮沉条件(( rho_{物} )与( rho_{液} )关系)
4. 简单机械
杠杆(五要素、平衡条件:( F_1 l_1 = F_2 l_2 ))
滑轮(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
机械效率:( eta = frac{W_{有用}}{W_{总}}
imes 100% )
二、热学
1. 物态变化
熔化/凝固(晶体与非晶体)
汽化(蒸发与沸腾)/液化
升华(干冰)/凝华(霜的形成)
2. 热现象与能量
温度计原理(摄氏温标)
热量计算:( Q = cmDelta t )(比热容应用)
热传递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内燃机四冲程(吸气→压缩→做功→排气)
分子动理论(扩散现象、分子间作用力)
三、光学
1. 光的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影子、日食)
反射定律(镜面/漫反射)
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虚像)
2. 透镜与成像
凸透镜(会聚作用)与凹透镜(发散作用)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诀: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
应用:照相机(缩小实像)、投影仪(放大实像)
光的色散(牛顿棱镜实验)、三原色(红绿蓝)
四、电学
1. 电路基础
电流/电压/电阻(单位与测量工具)
欧姆定律:( I = frac{U}{R} )
串并联电路特点(电流、电压、电阻关系)
2. 电功率与电能
电功公式:( W = UIt )
电功率计算:( P = UI = frac{W}{t} )
焦耳定律:( Q = I^2 Rt )(电热器原理)
家庭电路组成(火线/零线/地线、保险丝)
3. 电磁现象
磁感线方向(条形磁铁、U型磁铁)
电流磁效应(奥斯特实验)
电动机(电能→动能)与发电机(动能→电能)
电磁感应(法拉第实验、交流电产生)
五、声学
声音产生(振动)与传播(需介质)
声速比较:( v_{固} > v_{液} > v_{气} )
声音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噪声控制(消声、吸声、隔声)
超声波应用(B超、声呐)
六、能量与能源
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能量守恒定律(永动机不可实现)
能源分类(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可再生/不可再生)
核能(裂变与聚变)、太阳能利用
实验重点归纳
1. 力学实验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测量固体/液体密度
2. 电学实验
伏安法测电阻/电功率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
3. 光学实验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易错点提醒
区分压力和重力(施力物体不同)
液体压强与容器形状无关,仅由深度和密度决定
电阻是导体本身属性,与电压/电流无关
凸透镜成像动态变化(物距变化时像的变化)
通过以上框架,可逐步绘制分层思维导图,结合公式、实验和实例强化理解。建议用不同颜色标注核心定律与易错点,提升复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