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纷纷落地是哪首诗

 2025-09-13  阅读 14  评论 0

摘要:当冬日的碎玉银屑叩响窗棂,一句"大雪纷纷落地"便从时光深处走来。这七个字出自明代诗人陆诗伯的《咏雪》,字字如雪粒般质朴,却在文学长河中激荡出独特的涟漪。它不是李太白笔下"燕山雪花大如席"的豪迈,亦非柳

当冬日的碎玉银屑叩响窗棂,一句"大雪纷纷落地"便从时光深处走来。这七个字出自明代诗人陆诗伯的《咏雪》,字字如雪粒般质朴,却在文学长河中激荡出独特的涟漪。它不是李太白笔下"燕山雪花大如席"的豪迈,亦非柳宗元"独钓寒江雪"的孤绝,而是以市井白话之姿,在民间智慧里生根发芽。

大雪纷纷落地是哪首诗

市井诗人的冰雪咏叹

陆诗伯其人,史书着墨甚少,恰似他诗中的雪,落地无声却滋养万物。明代文人多尚绮丽,他却以"都是皇家瑞气"的百姓视角,将纷纷扬扬的雪景与人间烟火相勾连。这种"再下三年何妨"的戏谑口吻,在士大夫诗歌中难得一见,却真实记载了农耕时代百姓对瑞雪的期盼。史载明代小冰期频发雪灾,这般看似不合时宜的调侃,倒显出民间特有的生存智慧。

白描技法里的天地大美

全诗仅四句二十八言,却构建出多维时空。"大雪纷纷"是当下实景,"皇家瑞气"是空间延展,"再下三年"是时间拉伸,而末句"放你娘的狗屁"的粗鄙之语,恰似水墨画中的焦墨点睛。这种白描手法比张岱《湖心亭看雪》的"雾凇沆砀"更近人间,较白居易"夜深知雪重"更为直白,在粗砺中见真章,于俚俗中藏机锋。

谚语演变的活态样本

有趣的是,这首诗在流传过程中逐渐演变为民间谚语。华北农谚有云:"大雪纷纷落,来年吃馍馍",江南则有"瑞雪兆丰年"之说。考其源流,皆可追溯至陆诗伯的创作。方言版本层出不穷,如关中"大雪扑棱棱,麦子胀破瓮",吴语"雪子簌簌响,谷仓堆满仓",这些变体如同雪花晶体,虽形态各异,核心皆是劳动人民对自然的朴素认知。

当代镜鉴中的生态寓言

站在气候异常的今天重读此诗,恍觉古人早已参透天人关系。当北极冰盖加速消融,诗人"再下三年"的假设成为黑色幽默。那些落在明代田垄上的雪,曾滋润出青翠的麦苗;而今落在城市高架桥上的雪,却化作含着PM2.5的泥水。诗中农夫对瑞雪的珍视,恰是对当下生态危机的遥远呼应。

俚俗诗韵的永恒价值

文学史常将这类作品归为"打油诗",却忽略了其文化人类学价值。就像敦煌曲子词保存了盛唐市声,这首《咏雪》凝固着明代百姓的生存图景。当我们在空调房里吟诵"千树万树梨花开"时,或许更该听听"放你娘的狗屁"这般带着体温的呐喊——那是最真实的生命律动,是文明基因里不可或缺的民间记忆。

飘洒了六百年的雪,至今仍在文化天空纷扬。它提醒我们:真正的诗意不在平仄对仗,而在泥土的芬芳里;永恒的经典不需华丽辞藻,只要说尽人间冷暖。当人工智能开始写诗,或许该向这位明代诗人学学,如何让文字带着呼吸的温度,落进每个普通人的心田。

版权声明: 知妳网保留所有权利,部分内容为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联系QQ793061840删除,添加请注明来意。

原文链接:https://www.6g9.cn/bkkp/dd8bdAz5VVlFQDg.html

发表评论:

关于我们
知妳网是一个专注于知识成长与生活品质的温暖社区,致力于提供情感共鸣、实用资讯与贴心服务。在这里,妳可以找到相关的知识、专业的建议,以及提升自我的优质内容。无论是职场困惑、情感心事,还是时尚美妆、健康生活,知妳网都能精准匹配妳的需求,陪伴妳的每一步成长。因为懂妳,所以更贴心——知妳网,做妳最知心的伙伴!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Copyright © 2022 知妳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页面耗时0.0279秒, 内存占用1.7 MB, 访问数据库1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