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立志报国故事

 2025-09-16  阅读 87  评论 0

摘要:钱学森(1911—2009)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导弹之父”。他的一生是科学报国的典范,其立志报国的故事激励了无数后人:
早年求学报国志
钱学森出生于上海一个书香世家

钱学森(1911—2009)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导弹之父”。他的一生是科学报国的典范,其立志报国的故事激励了无数后人:

钱学森立志报国故事

早年求学报国志

钱学森出生于上海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展现出非凡的科学天赋。1934年,他考入国立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后以优异成绩考取清华大学“庚子赔款”留美公费生,赴美深造。行前他立下誓言:“学成必归,报效祖国。”

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钱学森师从空气动力学*冯·卡门,成为世界顶尖的火箭专家。他参与美国“曼哈顿计划”(原研制)的前沿研究,创立“卡门-钱公式”,成为国际航空航天领域的权威。尽管在美国享有优厚待遇,他始终心系祖国。

冲破阻挠归国路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毅然决定回国。但当时美国麦卡锡主义盛行,他被诬陷为“间谍”,遭到联邦调查局监视、拘留,甚至被关押在特米诺岛监狱15天。此后五年间,他受软禁、被吊销机密研究资格,但始终不屈不挠。1955年,钱学森通过秘密渠道向国内发出求救信,周恩来总理亲自推动中美谈判,以释放11名美军战俘为条件换他回国。历经艰险,钱学森终于带着家人踏上归途。

赤子丹心铸重器

回国后,钱学森立即投身新中国建设。他牵头组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主持制定《十二年科技发展规划》,并担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首任院长,主导中国导弹、火箭和卫星研制。面对苏联撤走专家、技术封锁的困境,他带领团队从零起步,突破“两弹一星”(原、导弹、人造卫星)核心技术。

  • 1960年,中国第一枚国产导弹“东风一号”发射成功;
  •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爆炸;
  • 1970年,中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升空,响彻太空的《东方红》乐曲震动世界。
  • 钱学森不仅推动技术突破,更培养了一大批航天人才。他亲授课程、编写教材,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建近代力学系,为中国航天事业奠定了人才基石。

    国士风骨永长存

    钱学森一生淡泊名利,多次将奖金捐给贫困学生和科研事业。他拒绝美国的高薪挽留,也婉拒国内领导职务的提议,坚持“我姓钱,但我不爱钱”。晚年,他提出“系统科学”“大成智慧”等前瞻理论,始终心系国家科技发展。2009年,钱学森逝世,享年98岁,临终前仍牵挂中国创新人才培养问题。

    精神传承

    钱学森曾说:“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他的故事被写入教科书,他的精神被概括为“爱国、创新、奉献”的钱学森精神。2011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以“钱学森星”命名一颗小行星,象征他的科学之光永耀苍穹。

    如今,中国航天事业的每一次跨越——从载人飞船到月球探测,从北斗导航到天宫空间站——都延续着这位科学巨匠的报国初心。钱学森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版权声明: 知妳网保留所有权利,部分内容为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联系QQ793061840删除,添加请注明来意。

    原文链接:https://www.6g9.cn/bkkp/dd900Az5VVldSAw.html

    发表评论:

    关于我们
    知妳网是一个专注于知识成长与生活品质的温暖社区,致力于提供情感共鸣、实用资讯与贴心服务。在这里,妳可以找到相关的知识、专业的建议,以及提升自我的优质内容。无论是职场困惑、情感心事,还是时尚美妆、健康生活,知妳网都能精准匹配妳的需求,陪伴妳的每一步成长。因为懂妳,所以更贴心——知妳网,做妳最知心的伙伴!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Copyright © 2022 知妳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页面耗时0.0360秒, 内存占用1.7 MB, 访问数据库2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