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力学
1. 运动与力

速度公式:( v = frac{s}{t} )(匀速直线运动)。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不受力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惯性: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是固有属性,与质量有关。
二力平衡:同体、等值、反向、共线。
摩擦力: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2. 压强与浮力
压强公式:( p = frac{F}{S} )(固体);液体压强 ( p = rho gh )。
帕斯卡原理:密闭液体传递压强大小不变。
阿基米德原理:( F_{
ext{浮}} = rho_{
ext{液}} g V_{
ext{排}} )。
浮沉条件:物体密度>液体密度→下沉;反之则上浮或漂浮。
3. 简单机械
杠杆平衡条件:( F_1 cdot L_1 = F_2 cdot L_2 )。
滑轮组:省力倍数由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n)决定,( F = frac{G}{n} )。
机械效率:( eta = frac{W_{
ext{有用}}}{W_{
ext{总}}}
imes 100% )。
二、热学
1. 温度与物态变化
温度计原理:液体热胀冷缩。
六种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汽化(蒸发、沸腾)、液化、升华、凝华。
熔点与沸点:晶体熔化/凝固时温度不变;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
2. 热量与热机
热量公式:( Q = cmDelta t )(比热容 ( c ))。
热机四冲程: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热机效率:( eta = frac{W_{
ext{有用}}}{Q_{
ext{放}}}
imes 100% )。
三、光学
1. 光的传播与成像
反射定律:入射角=反射角,光线共面。
平面镜成像:虚像、等大、对称。
凸透镜成像规律:
( u > 2f ): 缩小实像(照相机);
( f < u < 2f ): 放大实像(投影仪);
( u < f ): 放大虚像(放大镜)。
2. 光的折射与色散
折射规律:空气→其他介质时,折射角<入射角。
光的色散:白光分解为七色光(如彩虹),三原色光:红、绿、蓝。
四、电学
1. 电路基础
欧姆定律:( I = frac{U}{R} )。
串并联特点:
串联:( I ) 相等,( U = U_1 + U_2 ),( R_{
ext{总}} = R_1 + R_2 )。
并联:( U ) 相等,( I = I_1 + I_2 ),( frac{1}{R_{
ext{总}}} = frac{1}{R_1} + frac{1}{R_2} )。
2. 电功与电功率
电功公式:( W = UIt = Pt )。
电功率公式:( P = UI = I^2R = frac{U^2}{R} )。
焦耳定律:( Q = I^2Rt )(纯电阻电路适用)。
3. 安全用电
家庭电路组成:火线、零线、地线;开关接火线,用电器并联。
触电类型:单线触电(火线+人体+大地)、双线触电(火线+零线)。
五、声学
1. 声音的特性
声速:空气中约340m/s(15℃)。
音调:由频率决定;响度由振幅和距离决定;音色由材料、结构决定。
噪声控制:声源处减弱、传播中减弱、人耳处减弱。
六、能量与能源
1. 机械能:动能(运动)、重力势能(高度)、弹性势能(形变);转化时机械能总量可能守恒。
2. 能源分类:
不可再生:煤、石油、天然气、核能;
可再生: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
七、实验与计算重点
1. 必考实验:
测物体密度(天平+量筒);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伏安法测电阻/电功率;
凸透镜成像规律。
2. 高频计算:速度、密度、压强、浮力、机械效率、电功率、热量。
八、易错点提醒
1. 惯性是属性,不是力;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
2. 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不一定等于液体重力(与容器形状有关)。
3. 电阻是导体本身属性,与电压、电流无关。
九、复习建议
1. 梳理知识框架,结合课本和笔记。
2. 多做真题,总结常考题型(如动态电路分析、杠杆作图)。
3. 重视实验题,理解实验目的、步骤和结论。
4. 整理错题本,针对性突破薄弱环节。
考试技巧:审题时划关键词,注意单位换算,分步计算避免连锁错误,检查答案是否符合物理常识。
祝同学们中考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