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优先协商解决
1. 直接与机构沟通

明确退费诉求,要求按合同条款处理,保留协商记录(如微信、邮件、录音等)。
若机构拖延或拒绝,可书面发送《退费告知函》,明确期限和法律后果。
二、行政投诉渠道
2. 消费者协会投诉
拨打 12315 热线或通过全国12315平台(网站/APP)投诉,说明机构违约或虚假宣传等情况。
3. 教育主管部门投诉
若机构有办学许可证,向当地 教育局/教委 投诉(电话或官网渠道)。
部分地区(如北京、上海)有专门的教育培训*调解平台。
4. 市场监管部门投诉
对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或虚假宣传的机构,可向当地 市场监督管理局 举报。
5. 市民服务热线
拨打 12345 热线,说明情况后由相关部门介入协调。
三、法律途径
6. 司法诉讼
若协商和投诉无果,可向 **,要求解除合同并退费。
小额诉讼(金额≤当地平均工资30%):流程简化,一审终审。
所需材料:合同、缴费凭证、退费沟通记录、机构违约证据等。
7. 网络曝光
通过社交平台、媒体或第三方投诉平台(如黑猫投诉)曝光,可能促使机构主动解决(注意避免侵犯名誉权)。
注意事项
保留证据:合同、付款记录、课程进度证明、沟通记录等是关键凭证。
理性*:避免过激行为,合法途径更有效。
警惕“退费诈骗”:近期有冒充培训机构退费的诈骗,切勿轻信陌生链接或转账。
通过以上步骤,多数退费问题可得到有效处理。如涉及金额较大或情况复杂,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