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省183个县级行政区中,仁寿县以常住人口逾百万的规模稳居“人口大县”行列。这一数据不仅使其成为眉山市的“人口担当”,更在全国县域人口版图中占据显著位置。人口数量的背后,藏着怎样的地理密码、经济引力与社会变迁?让我们走进仁寿,解码“百万人口俱乐部”的成长故事。
仁寿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南部,像一块磁铁吸附在成都、眉山与资阳三市的交汇地带。这里距成都市区仅80公里,随着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提速,高铁与高速公路网络的完善让仁寿成为“半小时通勤圈”的重要节点。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既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流,也让成都外溢的产业和人口在此落地生根。统计显示,近五年仁寿年均新增户籍人口约1.2万,其中近四成来自周边城市迁移。
作为四川盆地传统农业大县,仁寿自古便是“沃野千里,仓廪殷实”的粮仓。境内岷江、沱江支流纵横,滋养出130万亩耕地,养育了世代以农为生的庞大人口群体。即便在工业化进程中,仁寿仍保有约40%的农业人口,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种以家庭为单位的耕作传统,形成了稳定的代际人口增长基础。县志记载,明清时期仁寿人口已突破20万,农耕文明的延续为现代人口规模埋下伏笔。
当传统农业遇上现代经济,仁寿的“人口磁场”开始释放新能量。近十年,天府新区仁寿视高片区的崛起,让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形成集群效应,创造了超过15万个就业岗位。2022年,仁寿县GDP突破500亿元,经济增速连续六年领跑眉山市。产业升级不仅留住了本地青壮年劳动力,更吸引3.6万名外省技术人才落户。正如当地企业家所言:“生产线上的机器人多了,但车间里的年轻人更多了。”
人口增长离不开制度创新。2018年,仁寿率先在四川省试点“零门槛”落户政策,取消社保年限、住房面积等限制,只需稳定就业即可落户。政策实施首年,县行政服务中心户籍窗口业务量激增300%,超2万名外来务工人员转为新市民。配套的教育医疗资源同步扩容——新建12所中小学、3家三甲医院分院,让“来了就是仁寿人”从口号变为吸引力。
总有另一面。仁寿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21.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既与本地人长寿传统相关(全县百岁老人达87位),也折射出青壮年外流的历史遗留问题。县正通过“银发经济”破局:打造川南康养示范基地,发展生态养老社区,将老龄化压力转化为服务产业机遇。人口结构的“厚度”,正在重塑这座县城的发展维度。
(总结)
从农耕文明的沃土到现代产业的磁场,从政策破冰的勇气到银发经济的转身,仁寿县的百万人口排名,既是地理禀赋与时代机遇的共振,更是人与城双向奔赴的见证。这座县城用数据证明:人口规模不仅是统计表上的数字,更是经济活力、治理智慧与人文温度的立体呈现。读懂仁寿的人口故事,或许能为中国县域发展提供一份生动的“生长样本”。
版权声明: 知妳网保留所有权利,部分内容为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联系QQ793061840删除,添加请注明来意。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