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信行业的浪潮中,中国移动这艘巨轮始终由一位沉稳的掌舵人把控方向——他的名字叫杨杰。这位戴着银边眼镜、常以从容笑容示人的董事长,自2019年执掌全球最大移动通信运营商以来,正用智慧与远见书写着数字时代的新航程。
杨杰的职业生涯堪称通信行业的活字典。从邮电系统技术员到中国电信董事长,三十余年的从业经历赋予他独特的行业洞察力。他曾在西安邮电学院主攻电信专业,亲历过模拟信号时代的手摇电话,也主导过中国电信"光网城市"的数字化转型。这份跨越时代的阅历,让他在5G商用元年接手中国移动时,能精准把握技术跃迁的脉搏。
当全球运营商还在争论5G建设节奏时,杨杰已经落子布局。他主导的"5G+"计划如同精密棋局:截至2023年建成超120万个5G基站,相当于在欧洲铺设了整张覆盖网;率先提出"云网融合"概念,将算力网络编织成新型基础设施。这盘大棋背后,是他"网络即服务"的前瞻思维——通信网络不再是管道,而是智能社会的神经网络。
面对国企改革的深水区,杨杰展现出破冰者的魄力。他推动中国移动实施"科改示范行动",在央企中首创"院士工作站+联合实验室"的创新机制。当ChatGPT引发全球AI竞赛时,他果断布局"九天"人工智能平台,让央企首次在机器学习框架领域与国际巨头并肩。这些改革如同在传统国企基因中注入创新密码。
在贵州毕节的田间地头,杨杰用科技浇灌着另一种希望。他力推的"数智乡村振兴计划"已覆盖全国832个脱贫县,建成超5万个"平安乡村"监控点。更令人动容的是"蓝色梦想"教育扶贫项目,通过5G双师课堂,让北京名师的身影实时出现在雪域高原的教室里。这位通信专家始终相信:信号塔投射的光,应该照亮每个角落。
日内瓦国际电信联盟的会场上,杨杰常以流利英语阐述中国方案。他主导制定的5G独立组网标准,已成为全球通信业的通用语言。在"一带一路"沿线,中国移动建设的跨境光缆如同数字丝绸之路,将吉布提的港口、老挝的铁路、印尼的园区连入同一个数字生态圈。这份国际影响力,源自他"连接中外,沟通世界"的格局。
当晨光再次照亮北京金融街的中国移动大厦,杨杰办公室的灯光依然亮得最早。这位掌舵人深知,在数字文明的浪潮中,9.7亿用户的期待、16万员工的梦想、乃至整个数字中国的未来,都系于每个战略决策。从1G时代的跟跑者到5G时代的引领者,杨杰带领的中国移动正以更坚定的步伐,向着"世界一流信息服务科技创新公司"的坐标破浪前行。这或许就是时代赋予通信人的使命——用无形的电波,编织有温度的未来。
版权声明: 知妳网保留所有权利,部分内容为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联系QQ793061840删除,添加请注明来意。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