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力学(占比约40%)
1. 基本概念与计算

速度、时间、路程:公式 ( v = frac{s}{t} ) 的应用及单位换算(如 m/s 与 km/h)。
质量与密度:公式 ( rho = frac{m}{V} ),测量密度的实验(如排水法测不规则物体体积)。
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形变、运动状态改变)、力的三要素、相互作用力特点。
压强与浮力
压强公式 ( p = frac{F}{S} )(注意单位:帕斯卡)。
液体压强 ( p = rho gh ),连通器原理。
浮力计算:阿基米德原理 ( F_{
ext{浮}} = rho_{
ext{液}} g V_{
ext{排}} ),物体浮沉条件(密度比较法)。
2. 简单机械
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省力杠杆与费力杠杆的判断。
滑轮组:动滑轮与定滑轮的特点,机械效率计算 ( eta = frac{W_{
ext{有用}}}{W_{
ext{总}}}
imes 100% )。
3. 功与能
功的计算 ( W = Fs ),功率公式 ( P = frac{W}{t} )。
机械能转化:动能与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
二、热学(占比约15%)
1. 物态变化
六种物态变化名称(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及吸放热判断。
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图像分析。
2. 内能与热机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比热容公式 ( Q = cmDelta t ),解释水的比热容大的应用(如调节气温)。
热机效率计算:( eta = frac{W_{
ext{有用}}}{Q_{
ext{放}}}
imes 100% )。
三、光学(占比约10%)
1. 光的传播与反射
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日食、影子)。
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虚像)。
2. 光的折射与透镜
折射规律(空气→其他介质时折射角变小)。
凸透镜成像规律:
( u > 2f ):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原理)。
( 2f > u > f ):倒立放大实像(投影仪原理)。
( u < f ):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原理)。
四、电学(占比约25%)
1. 电路基础
电路组成与符号识别(电源、开关、用电器)。
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规则(串联与并联)。
2. 欧姆定律与电功率
公式 ( I = frac{U}{R} ),串联分压、并联分流规律。
电功率计算:( P = UI ),( P = frac{W}{t} ),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区别。
焦耳定律:( Q = I^2Rt )(电热器原理)。
3. 家庭电路与安全用电
家庭电路组成(火线、零线、地线),保险丝的作用。
安全用电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五、电磁学(占比约10%)
1. 磁场与电流的磁效应
磁感线方向(N极→S极),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极性。
电动机原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发电机原理(电磁感应)。
六、实验与探究题(必考)
1. 高频实验
测量物质的密度(天平、量筒的使用)。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伏安法测电阻或电功率。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2. 注意事项
实验步骤的规范性(如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误差分析(如电压表内阻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七、综合应用题(压轴题)
1. 常见题型
力学综合:浮力与压强的结合(如船舶载重问题)。
电热综合:结合电功率、焦耳定律计算(如电热水器效率)。
能量转化:机械能与内能的转化(如汽车刹车时动能转化)。
2. 解题关键
分步列式,注意单位统一(如将 km/h 转换为 m/s)。
结合题意画受力分析图或等效电路图。
备考建议
1. 回归课本:熟记基本公式和物理量的单位。
2. 真题训练:重点练习近5年河南中考真题,总结高频考点和易错题。
3. 实验题突破:掌握实验设计思路和数据分析方法。
4. 规范答题:计算题写清公式、代入数据的过程,避免跳步。
祝考生备考顺利,中考取得理想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