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口雌黄的出处和意义

 2025-05-21  阅读 2  评论 0

摘要:出处
成语最早见于《晋书·王衍传》。
据记载,西晋名士王衍(字夷甫)以清谈玄学闻名,常与人辩论。他口才敏捷,但观点多变,常随意更改自己的言论。时人讥讽他“口中雌黄”,即用言语随意涂改言论,如同用雌

出处

成语最早见于《晋书·王衍传》。

信口雌黄的出处和意义

据记载,西晋名士王衍(字夷甫)以清谈玄学闻名,常与人辩论。他口才敏捷,但观点多变,常随意更改自己的言论。时人讥讽他“口中雌黄”,即用言语随意涂改言论,如同用雌黄涂改书简上的错字。后世由此引申出“信口雌黄”一词。

意义

  • 字面解释
  • 雌黄:一种橙黄色矿物(三硫化二砷),古代用于涂改黄纸上的错字(类似现代涂改液)。
  • 信口:随口、不加思索。
  • 引申义
  • 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或恶意歪曲真相,带有贬义。常用于批评人说话不负责任、随意编造或篡改事实。

    用法示例

  • “他为了推卸责任,信口雌黄,编造了许多谎言。”
  • “历史不容信口雌黄,必须尊重事实。”
  • 辨析

  • 与“信口开河”的区别
  • “信口开河”侧重“胡乱编造、夸大其词”,而“信口雌黄”更强调“歪曲事实、篡改真相”。

  • 与“指鹿为马”的区别
  • 后者指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多用于权势者;前者则侧重言论的随意篡改。

    文化背景

    西晋时期,士族崇尚清谈(空谈玄理),许多人以巧辩为荣,却缺乏实际作为。王衍的“口中雌黄”正是这种风气的缩影,成语也由此成为对空谈、虚言的批判。

    总结而言,“信口雌黄”源自古人用雌黄涂改错字的习惯,后演变为批评人言语不实、歪曲真相的经典成语。

    版权声明: 知妳网保留所有权利,部分内容为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联系QQ793061840删除,添加请注明来意。

    原文链接:https://www.6g9.cn/qwsh/dd0e4AD5QV1ZQAw.html

    发表评论:

    关于我们
    知妳网是一个专注于知识成长与生活品质的温暖社区,致力于提供情感共鸣、实用资讯与贴心服务。在这里,妳可以找到相关的知识、专业的建议,以及提升自我的优质内容。无论是职场困惑、情感心事,还是时尚美妆、健康生活,知妳网都能精准匹配妳的需求,陪伴妳的每一步成长。因为懂妳,所以更贴心——知妳网,做妳最知心的伙伴!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Copyright © 2022 知妳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页面耗时0.1027秒, 内存占用1.69 MB, 访问数据库1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