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挑选不锈钢材料时,304不锈钢因其出色的耐腐蚀性和安全性,被国际公认为食品级材料的首选;而“213不锈钢”这一名称并不存在于国际标准中,可能是对某些非标材料的误称。选择食品接触类产品时,认准304不锈钢的标识,才能确保健康与耐用性的双重保障。
不锈钢的性能由其成分比例决定。304不锈钢的“黄金配方”包含18%以上的铬和8%以上的镍,这两种元素形成致密氧化膜,抵御酸碱侵蚀,避免重金属析出。而所谓的“213不锈钢”通常铬含量低且不含镍,容易生锈,长期接触食物可能释放有害物质。例如,劣质电热水壶若使用非食品级材料,煮沸后可能产生金属异味,这正是成分不达标的隐患。
厨房环境充满挑战:水蒸气、油脂、清洁剂轮番攻击不锈钢表面。304不锈钢像一位身披铠甲的卫士,即便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也能保持稳定。实验数据显示,304材料在盐雾测试中可坚持48小时不生锈,而低铬钢(如某些“2系”材料)仅数小时便出现锈斑。若用这类材料制作餐具,频繁摩擦和清洗会加速表面破损,导致有害物质迁移。
食品级材料的权威认证是品质的“身份证”。304不锈钢符合GB 4806.9-2016(中国食品接触标准)以及美国FDA、德国LFGB等国际法规,被允许用于锅具、餐具、奶瓶等场景。而“213”类材料未被纳入任何食品级标准名录,甚至可能属于工业用钢。消费者选购时可查看产品标签上的“SUS304”或“06Cr19Ni10”钢印,避开仅标注“不锈钢”却无具体型号的产品。
市场上部分商家用低价“213”材料冒充304不锈钢,利用价格差吸引消费者。但这类产品如同“隐形”——初期节省几十元,长期可能付出健康代价。以一口304汤锅为例,其寿命可达10年以上,且无需频繁更换;而劣质锅具使用1-2年后可能出现渗漏、变形,反而增加综合成本。
选择科学,安全常在
食品级不锈钢的筛选需以科学标准为准则。304不锈钢凭借成分优势、耐腐蚀能力和权威认证,成为厨房健康的第一道防线;而“213”类材料因成分缺陷和安全性存疑,应远离饮食场景。认清材质标识,拒绝模糊宣传,是对家人健康最负责的选择。
版权声明: 知妳网保留所有权利,部分内容为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联系QQ793061840删除,添加请注明来意。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