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资水平
1. 基本范围

收费员月薪普遍在 3000-6000元 之间,与经济水平和用工形式挂钩:
一线城市/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广东):合同工月薪约4000-6000元,含社保和绩效。
中西部地区:多数在3000-4500元,部分偏远路段可能更低。
派遣制员工:薪资通常低于直接聘用人员,且福利较少。
2. 福利待遇
多数岗位提供五险一金、高温补贴、年终奖等。
国企或事业单位编制的收费员(如部分省份交投集团下属岗位)待遇更优,部分含住房补贴或职业年金。
二、行业现状
1. ETC普及冲击
截至2023年,全国ETC使用率超70%,传统人工收费窗口减少约60%,部分省份开始实行“一人多亭”轮岗模式。
浙江、江苏等地已试点“收费员转岗为服务督导员”,负责ETC异常处理,薪资未显著提升但工作内容转变。
2. 岗位收缩与转型
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2020-2023年高速公路直接从业人数下降约18%,但维护、监控等技术岗位需求上升15%。
部分地区(如广东)开展收费员转岗培训,向客服、数据分析等领域分流,但转型成功率不足40%。
三、发展前景
1. 薪资增长空间有限
行业整体趋向“智能化降本”,基层收费员薪资年增幅不足3%,低于全国平均工资增速(2023年为5.8%)。
技术型岗位(如机电维护)薪资可达8000-12000元,但需专业技能证书。
2. 职业建议
现有从业者:建议考取《公路收费及监控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转向交通调度、智慧物流等关联领域。
求职者:需谨慎入行,优先考虑国企直聘岗位或具备技术转型潜力的地区。
四、横向对比
快递/外卖行业:一线城市收入普遍6000-10000元,但劳动强度更高。
公共交通司机:平均薪资5000-8000元,且需求相对稳定。
高速公路收费员:优势在于工作环境相对固定,但职业上升通道狭窄。
综上,高速公路收费员已非高薪职业,且面临技术替代风险,更适合追求稳定而非高收入的人群。建议结合个人技能和地区政策综合评估职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