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县是全国百强县吗
在苏北平原的版图上,滨海县如同一颗不断打磨的明珠,以年均7.8%的GDP增速持续释放发展动能。2022年赛迪顾问发布的《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中,这座曾偏居盐城一隅的农业大县,首次以第97位的排名叩开了全国百强县的大门,成为江苏省第23个入围的县域经济体。这个跨越不仅改写了盐城北部无百强县的历史,更折射出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深层脉动。
经济总量持续跃升
滨海县的经济进阶之路充满韧性,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2.3亿元,较五年前近乎翻番。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现代农业三大主导产业贡献了63%的规上工业产值,其中阀门产业年产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8%,被称为"中国阀门之乡"。更值得关注的是其经济结构的"含新量",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从2017年的29%提升至41%,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6%,超过全国县域平均水平。
城乡融合破局发展
这座拥有120万人口的县城,正演绎着新型城镇化的生动实践。投资45亿元建设的滨海港铁路支线,让县域通勤圈半径扩展到150公里;"15分钟医疗圈"覆盖所有行政村,三级医院数量在苏北县域领跑。更令人瞩目的是其"城乡要素对流"机制,通过土地流转信托模式,让23万亩耕地实现规模化经营,农民财产性收入年均增长14.3%,城乡收入比缩小至1.82:1。
临港经济强势崛起
面朝黄海的黄金岸线,正在改写滨海县的发展基因。作为江苏沿海开发的重要节点,滨海港10万吨级航道建成后,年吞吐量突破3000万吨,LNG接收站、海上风电母港等重大项目相继落地。临港产业园集聚了金光纤维素纤维等百亿级项目,形成从港口物流到高端制造的完整产业链,2022年临港产业对财政贡献率高达37%,成为县域经济最强劲的增长极。
生态红利持续释放
在追求经济进阶的这座城市深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哲学。通过实施"退渔还湿"工程,建成苏北最大的滨海湿地公园,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89.3%。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全国最大的海滨菊花园年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生态农业品牌"滨鲜四海"带动农产品溢价35%,真正实现了生态颜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
站在全国百强县的新起点,滨海县正以"追赶者"的姿态突破发展天花板。这座城市的逆袭密码,在于找准了工业化与城镇化共振的节拍,把握住临港经济与生态经济的平衡支点。其发展轨迹印证:县域经济的突围既需要产业定力,更要善用比较优势。当越来越多的"滨海县"在百强版图上崛起,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图景正渐次展开。这不仅是县域实力的比拼,更是高质量发展理念在基层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