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故事】
北宋" />
【成语出处】
信口开河"最早见于元代无名氏杂剧《争报恩》第三折:"那妮子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怎当他只留支剌信口开合。"后逐渐演变为"信口开河",比喻人说话浮夸虚妄,毫无根据。
【典故故事】
北宋年间,汴京城有位名叫胡生的落魄书生。此人虽满腹经纶,却因屡试不第而沦为茶馆说书人。他有个毛病:每逢茶客起哄,便不顾史实随意编造,将历史人物说得天花乱坠。
一日,胡生讲到楚汉相争,竟信誓旦旦道:"当年项羽被困垓下,手持方天画戟连斩八千汉军,那戟尖滴落的血水汇成小河,把战场染得通红..."台下新科举子张生拍案而起:"司马迁《史记》明载项羽使戟长一丈二尺,何来方天画戟?且垓下之围时汉军围而不攻,何来血河之说?
茶客们哄笑间,胡生面红耳赤强辩:"说书讲究热闹,各位何必较真?"此时微服私访的监察御史拍桌喝道:"汝以口舌谋生本无过错,然篡改史实误导百姓,与欺君何异?"当即命衙役摘了他的说书招牌。
此事传开后,"胡生开河"成为笑谈。文人墨客将其典故浓缩为"信口开河",警示世人言语当有凭据,不可如决堤河水般肆意妄言。
【成语内涵】
信口"指随口乱说,"开河"喻指话语如泛滥河水。这个成语不仅批评了不负责的言辞,更深层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慎言"的重视。《论语·卫灵公》言"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与"信口开河"形成鲜明对照,共同构筑了华夏文明的语言观。
版权声明: 知妳网保留所有权利,部分内容为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联系QQ793061840删除,添加请注明来意。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