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流不息的高速公路上,一群身着制服的男员工如同精密齿轮般嵌入道路运转的链条中。他们或端坐岗亭精准操作收费系统,或穿梭车道引导车流,用标准手势与温暖问候串联起每位驾驶者的旅途。这些看似平凡的日常动作,正默默支撑着中国9万公里高速公路网的畅通血脉。
当车辆驶入收费车道,男员工的目光迅速扫过显示屏上的车型识别数据,指尖在键盘上跳起机械舞。他们既要确保ETC感应器与人工收费的无缝切换,又要对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进行目视核验。遇到车牌污损的货车,他们会探身窗外仔细比对行驶证,在确保通行效率的精准计算着每公里0.5元的费率差。某次暴雨导致系统宕机,值班员小王仅凭记忆中的费率表,半小时内手工开出47张票据,误差率控制在0.3%以内。
清晨六点的收费站口,老张挥舞着荧光指挥棒,将误入ETC车道的大巴车引导至人工通道。他们的瞳孔始终保持着对危险的敏锐捕捉——发现冒着青烟的货车时,李师傅抄起灭火器冲出岗亭的速度堪比短跑运动员;当醉驾车辆蛇形冲卡,小陈果断按下紧急拦截键,爆胎器弹出的角度精确到30度角。这些应急处置动作,每年避免着近万起潜在交通事故。
岗亭外的便民服务箱里,常年备着男员工们自费补充的创可贴和充电线。去年寒冬深夜,刚入职的小赵发现滞留司机高烧不退,不仅送去退烧药,还悄悄在对方车窗上留下"需要帮助请鸣笛三声"的便签。他们的服务半径早已突破收费窗口:为迷途老人联系派出所,给爆胎女司机更换备胎,甚至用多国语言手册帮助外国游客,这些暖心片段每天都在重复上演。
深夜零点的检修时段,技术员老杨打着手电检查自动栏杆的液压装置。他们熟稔每根光栅的灵敏度阈值,能听声辨位找出地磅传感器的接触不良。去年引进车牌识别新系统时,小组成员连续72小时比对3万张测试图片,将识别准确率从92%提升到98.6%。当雷击导致整个站区断电,他们能在12分钟内切换备用电源,确保车道指示灯持续闪烁。
这些公路动脉上的"神经元",用365天不间断的坚守编织着出行安全网。他们既是收费标准的执行者,更是突发危机的化解者;既是冰冷设备的维护师,亦是人间温情的传递者。在智能收费渐成主流的今天,这份需要人性温度与专业精度并存的工作,依然在川流不息的车轮声中书写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版权声明: 知妳网保留所有权利,部分内容为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联系QQ793061840删除,添加请注明来意。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