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送葬队伍中,素车白马载着哀思缓缓前行,车轮碾过青石板,马鬃扬起素白颜色。这抹"素"色,恰似褪去所有装饰的素笺,在繁华落尽处显露本真。素车白马的"素",既非单纯的色彩描述,更非简陋的代称,而是中华文明沉淀千年的精神符号,承载着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
素色在东方色谱中占据特殊地位,它是蚕茧初绽的天然色,是未染丝帛的本白色。《说文解字》中记载:"素,白致缯也。"这种不施铅华的纯净之色,暗合古人"天地玄黄"的宇宙观。素车白马选择最接近天地本源的色彩,如同用最纯粹的画布勾勒生命的轮廓,在至简处彰显庄严肃穆,与西方葬礼的浓黑形成文化镜像。
秦汉时期的素车形制有严格规制,《后汉书》记载"素车,以白垩涂之",这种白垩涂装既不同于普通木车,又区别于朱轮华毂的贵族车驾。工匠刻意保留木材纹理,只在关键部位施以白色矿物涂料,恰似文人画中的留白技法。这种设计语言传递着克制与分寸:不事雕琢,却处处用心;不求奢华,但暗含章法。
周代丧礼制度规定"素服素车",《礼记》将这种规制解释为"致哀于质"。当繁华落尽,生命回归最本真的状态,正如素车剥落所有装饰,白马卸下彩络金鞍。这种返璞归真的礼制设计,蕴含着对生命循环的哲学思考:死亡不是终结,而是回归天地大道的起点。在魏晋时期的墓葬壁画中,素车白马常与祥云仙鹤相伴,构成天人合一的意象空间。
宋代文人将素车意象引入艺术创作,苏轼在《赤壁赋》中写"驾一叶之扁舟",李清照词中"素月分辉"的意境,都在延续素色美学的精神脉络。这种美学追求在明代家具中得到极致展现:紫檀木不施漆绘,靠天然纹理成就大雅之境。就像素车白马穿越时空,告诉我们真正的美不在于附加的装饰,而在于对本质的守护。
当现代都市的霓虹遮蔽星空,素车白马依然在文化长河中闪着温润的光。这个"素"字,是褪去浮华的勇气,是直面本真的智慧,更是文明传承的密码。它提醒着我们:在追逐繁华的路上,永远要为心灵保留一片素白的原野,那里生长着最纯粹的生命力量。
版权声明: 知妳网保留所有权利,部分内容为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联系QQ793061840删除,添加请注明来意。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