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奈雪的茶用一张价目表悄然讲述着新茶饮市场的消费故事。从16元的纯茶到38元的限定款,不同价位的产品如同琴键上的音符,既保持着年轻群体的触手可及,又为品质追求者预留了想象空间。这张薄薄的菜单如同一位热情的导购员,用数字编织着品牌对市场的理解——既要留住匆匆赶路的上班族,也要抓住追求仪式感的都市青年。
菜单上的四大产品矩阵暗藏玄机:鲜果茶(22-32元)、芝士茶(25-35元)、纯茶(16-25元)、限定系列(28-38元)构成阶梯式价格带。鲜果茶作为销量担当,以应季水果为核心卖点,定价精准卡位下午茶主力消费区间;芝士茶系列则用绵密奶盖提升产品溢价,与街边奶茶形成口感区隔;纯茶作为价格锚点,既满足基础需求,又衬托出其他系列的物超所值。
王牌产品"霸气芝士草莓"以32元站稳C位,这个价格恰好处于消费者心理舒适区的高位临界点——比普通奶茶贵50%,但尚不需咬牙购买。限定款"玉油柑"定价38元,通过稀缺性制造轻奢体验,其月销量却能突破百万杯,印证了"贵而精"策略的成功。这种"金字塔式"爆款布局,既保证基础销量,又持续拉升品牌调性。
在深圳海岸城门店,水果茶普遍比北京国贸店低3-5元,这并非简单的成本核算,而是基于商圈属性的精准运营。商务区门店适当提高定价,匹配白领消费力;购物中心店则主打性价比,用价格吸引家庭客群。上海静安寺某门店甚至推出48元的"黄金奇异果特调",利用地段溢价测试高端市场水温。
茶饮+软欧包"组合套餐比单点便宜8-12元,这个看似让利的举动实则暗藏心机。通过将毛利较高的烘焙产品与茶饮捆绑,既提升客单价又培养消费习惯。更有趣的是,下午2-5点的"第二杯半价"活动,巧妙利用门店闲置时段创造增量,让消费者自发成为品牌传播者。
价目表上的"当季鲜果"标注不只是营销话术,更是价格解释说明书。在杨梅产品栏特意标注"每杯含15颗仙居杨梅",将22元定价合理化。这种"成本透明化"策略消解了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把焦点转移到价值感知上,为后续涨价预留了柔性空间。
细心者会发现,所有价格尾数都是6或8,这不仅是传统吉利数字的运用。心理学研究表明,以8结尾的价格能增强"优质"认知,而以6结尾的则暗示"实惠"。这种数字游戏贯穿整个价目表,25元的芝士葡萄与28元的霸气橙子形成微妙对比,引导消费者在几元差价间做出"升级"选择。
在这份价目表里,每个数字都是精心设计的市场语言。它既是一张产品清单,更是当代消费升级的微观样本——用25-35元的价格带承接Z世代对"轻奢日常"的需求,用食材故事构建价值认同,最终在杯盏交错间完成品牌与消费者的双向奔赴。当奶茶不再只是解渴饮品,价目表上的数字便成为了解年轻消费生态的密码本。
版权声明: 知妳网保留所有权利,部分内容为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联系QQ793061840删除,添加请注明来意。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