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力学
1. 机械运动

参照物的选择与运动判断
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 v = frac{s}{t} )(注意单位换算,如1 m/s = 3.6 km/h)
平均速度的计算(总路程/总时间)。
2. 质量与密度
密度公式:( rho = frac{m}{V} )(单位:kg/m³ 或 g/cm³,1 g/cm³ = 10³ kg/m³)
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步骤(如排水法测体积)。
3. 压强
公式:( p = frac{F}{S} )(单位:Pa,注意受力面积的计算)
液体压强:( p = rho gh )(与深度和液体密度有关)
大气压强:标准值约 ( 1
imes 10^5 ,
ext{Pa} ),托里拆利实验原理。
4. 浮力
阿基米德原理:( F_{
ext{浮}} = rho_{
ext{液}} g V_{
ext{排}} )
物体浮沉条件:( F_{
ext{浮}} > G )(上浮),( F_{
ext{浮}} = G )(悬浮或漂浮)。
5. 简单机械
杠杆平衡条件:( F_1 cdot L_1 = F_2 cdot L_2 )
滑轮组机械效率:( eta = frac{W_{
ext{有用}}}{W_{
ext{总}}}
imes 100% )。
二、热学
1. 物态变化
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放热(如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图像区别。
2. 分子动理论
分子热运动(扩散现象)、分子间作用力(引力与斥力)。
3. 比热容与热量计算
公式:( Q = cm Delta t )(水的比热容 ( 4.2
imes 10^3 ,
ext{J/(kg·℃)} ) 是高频考点)。
三、光学
1. 光的反射与折射
反射定律(入射角=反射角,共面分居)
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入射角。
2. 透镜成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重点掌握2倍焦距分界点):
当 ( u > 2f ),成缩小的实像;当 ( f < u < 2f ),成放大的实像;当 ( u < f ),成虚像。
实验题常考: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四、电学
1. 电路基础
电路组成: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
串并联电路特点:
串联:电流处处相等,总电压=各用电器电压之和。
并联:各支路电压相等,总电流=支路电流之和。
2. 欧姆定律
公式:( I = frac{U}{R} ),动态电路分析(滑动变阻器对电流、电压的影响)。
3. 电功率
公式:( P = UI = frac{U^2}{R} = I^2 R )
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区别(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
4. 安全用电
家庭电路连接(火线、零线、地线),触电类型与防护。
五、磁学
1. 磁场与电磁感应
磁感线方向:N极指向S极。
右手螺旋定则(通电螺线管极性判断)。
电磁感应现象(发电机原理) vs.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电动机原理)。
六、能量
1. 机械能
动能与势能的转化(如单摆、滚摆实验)。
机械能守恒条件(忽略摩擦和空气阻力)。
2.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 vs. 不可再生能源(煤、石油)
核能:裂变(核电站)与聚变(太阳能源)。
七、实验与计算题高频考点
1. 实验题
测量物质密度、探究杠杆平衡条件、伏安法测电阻/电功率。
凸透镜成像规律、沸腾实验(温度-时间图像)。
2. 计算题
速度与路程计算、浮力与压强综合、电学综合(动态电路+电功率)。
备考建议
1. 分模块复习:按力学、电学、光学等模块梳理公式和概念,绘制思维导图。
2. 重点突破:针对薄弱环节(如动态电路、浮力综合题)专项训练。
3. 真题训练:近5年本地中考真题限时练习,总结高频题型和易错点。
4. 规范答题:计算题写清公式、代入数据、单位统一,避免符号混淆。
注意:结合当地考纲调整复习重点,关注新增考点(如新能源应用、科技热点相关物理原理)。祝复习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