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这座数字脉搏跃动的城市,中国移动广州公司的航船始终乘风破浪,而掌舵者李总,恰似一位既懂技术又通人心的船长。他左手握着5G技术的罗盘,右手托起千万用户的信赖,用十年如一日的深耕,将广州移动从通信服务商蜕变为智慧城市的"神经中枢"。当人们惊叹于羊城街头无人驾驶公交的流畅时,或许不曾想到,这背后是李总带领团队在基站建设、算法优化等四十多个技术节点埋下的伏笔。
李总常说:"通信网络不是冰冷的铁塔,而是城市跳动的脉搏。"在他的蓝图中,广州移动的5G基站不仅是信号发射器,更是智慧城市的传感器网络。通过将全市3.2万个基站升级为边缘计算节点,他打造了全国首个"云网一体"城市样本。珠江新城的智能灯杆能自动调节亮度,白云机场的行李车学会自主避障,这些看似科幻的场景,都源于李总提出的"网络即服务"战略。
面对国产芯片"卡脖子"的困境,李总在2019年就组建百人研发团队,主导基站设备的国产化替代。他们与华为联合开发的毫米波射频模块,将单基站覆盖半径扩展了35%,这项技术让广州塔顶的5G信号能清晰覆盖到30公里外的南沙港。当同行还在为SA组网争论时,他已悄悄在黄埔区建成全国首个5G-A(5.5G)实验网,将工业机器人的响应时延压缩到1毫秒。
每个投诉电话都是改进的密码。"李总要求客服系统引入AI情感分析,能通过用户语调变化自动升级处理级别。他推动建设的"银发服务专区",不仅提供大字版APP,还培训了2000名懂粤语、潮汕话的专属顾问。去年台风"海高斯"袭击期间,他亲自坐镇指挥车,带领应急通信队趟着齐腰深水抢修基站,用满身泥泞换来灾区最早恢复的通信信号。
在广交会数字化转型中,李总创造性地提出"1+N"生态模式:以移动云为底座,串联起腾讯的会展系统、美的的物联网设备和广汽的物流网络。这个模式让参展商通过一个二维码就能管理从产品展示到跨境支付的全流程。更令人称道的是,他促成移动与中山大学成立联合实验室,将校园里的脑机接口研究,变成了天河体育中心残疾人观赛的"意念导航"系统。
让听得见炮火的人指挥战斗。"李总推行的"战壕计划",要求管理层每年必须到装维一线轮岗两周。他设计的"数字星火"人才培养体系,把枯燥的技术手册变成通关游戏,年轻工程师在攻克"基站选址""干扰排查"等虚拟关卡时,不知不觉就积累了实战经验。那个曾因基站辐射投诉哭鼻子的新人,三年后已能独当一面处理群体性*。
【尾声】
当珠江两岸的霓虹再次点亮,李总办公室的灯光依然映照着智慧城市的蓝图。从4G时代的追赶者到5G时代的领跑者,他始终相信:通信技术的终极使命,是让每个普通人都能平等享受数字时代的馈赠。正如那部24小时在线的5G应急电话亭,默默伫立在老城区的巷口,既连接着最前沿的云计算,也守护着最质朴的人情温度——这或许就是李总治下广州移动的最佳注脚。
版权声明: 知妳网保留所有权利,部分内容为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联系QQ793061840删除,添加请注明来意。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