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燎疳节(西北地区)
地域:主要流行于宁夏、甘肃、陕西等西北地区。
习俗:
跳火堆:人们点燃秸秆或蒿草堆成火堆,全家老少从火堆上跳过,寓意祛除“疳疾”(疾病灾祸),祈求健康平安。
燎晦气:将旧衣物或头发等丢入火中焚烧,象征驱散晦气、辞旧迎新。
扬火灰:燃烧后的灰烬用木锨扬起,根据火星的形状占卜新年五谷丰登的预兆。
2. 补天节(陕西、山西等地)
起源:与女娲补天的传说相关,部分地区将正月二十或二十三定为补天节。
习俗:
摊煎饼:用面糊摊成圆形的煎饼,象征“补天穿”,寄托风调雨顺的愿望。
挂红布:在房梁或门头悬挂红布条,象征女娲补天的五彩石,祈求家宅平安。
3. 祭拜“蚕神”(江浙部分地区)
一些养蚕地区会在正月二十三祭拜蚕神(嫘祖或马头娘),祈求蚕业丰收。
4. 送穷日(部分地区)
有些地方将正月二十三作为“送穷”的最后期限,彻底打扫房屋,丢弃杂物,寓意送走贫穷。
5. 饮食习俗
吃搅团(甘肃):用荞麦面或玉米面制成黏稠的“搅团”,象征团圆和睦。
吃煎饼(山西):与补天节呼应,煎饼象征“补天”的灵石。
注意事项:
这些习俗具有鲜明的地域性,不同地区可能存在差异。
随着时代发展,部分习俗已简化,但在农村或传统氛围浓厚的地区仍保留较多。
如果有机会在正月二十三到访西北地区,可以体验“燎疳节”的热闹场景;而在山西、陕西等地,不妨尝试制作煎饼,感受古老传说与饮食文化的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