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术论文中,带圈的数字(如 ①、②、③)通常表示 注释标记,其作用是将正文内容与对应的注释内容(脚注或尾注)关联起来。以下是具体说明:

1. 带圈数字的含义
注释标记:当正文中出现带圈的数字(如①)时,表示此处有需要补充说明的内容。读者可以根据数字序号,在页面底部(脚注)或章节/论文末尾(尾注)找到对应的注释内容。
引用来源:部分情况下,带圈数字可能用于标注引用的文献来源(尤其是当注释内容包含引用信息时)。
2. 注释内容的作用
注释可能包含以下信息:
补充解释:对正文中专业术语、数据、方法等的额外说明。
文献引用:标注引用的书籍、论文或其他来源(常见于脚注引用格式,如芝加哥格式)。
版权声明:对图表、数据等非原创内容的来源说明。
作者备注:对研究局限、未来方向的补充讨论。
3. 使用场景
脚注(Footnote):注释位于当前页面底部,便于读者快速查阅。
尾注(Endnote):注释集中在章节或全文末尾,保持正文简洁。
替代方括号数字:部分论文为避免与参考文献的方括号编号(如[1]、[2])混淆,选择带圈数字作为注释标记。
4. 注意事项
格式规范:不同学科或期刊对注释格式要求可能不同(如法学论文常用带圈数字,而自然科学论文可能倾向使用上标数字)。
数值范围:带圈数字通常用于少量注释(如①-⑳),若注释较多,可能改用其他符号(如星号、†、‡等)或纯数字上标。
输入方式:在Word中可通过「插入符号」或快捷键生成带圈数字(如Word中按 `Alt+8531` 输入①);LaTeX中需借助特殊宏包(如`pifont`)。
示例
正文: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诊断中的应用显著增加①。”
脚注:
① 例如,深度学习模型已用于早期癌症筛查(Smith et al., 2022)。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论文的注释规范,建议参考目标期刊或学术机构的格式指南(如《芝加哥手册》、APA或各高校的论文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