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捡到他人手机不归还属于违法行为,具体处理方式和处罚金额会根据情节轻重而有所不同。以下是法律依据和处理方式:

1. 法律定性
民事侵权:根据《民法典》第314条,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拒不归还可能构成民事侵权,失主可*要求返还并赔偿损失。
治安违法:若存在故意隐匿、毁损财物等行为,可能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6条(寻衅滋事),面临治安处罚。
刑事犯罪:若手机价值较高(通常超过5000元人民币)且拒不归还,可能构成《刑法》第270条的“侵占罪”,最高可判2年*并处罚金。
2. 派出所处理流程
调解归还:派出所通常会先调解,要求拾得者归还手机。若主动归还且无其他情节,一般不予处罚。
治安处罚:若拒不归还或有毁损行为,可能面临:
罚款:200元以下罚款(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6条)。
拘留:情节较重的,处5-10日拘留,可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刑事立案:若手机价值达到刑事立案标准且拒不归还,派出所会将案件移交检察院,追究刑事责任。
3. 其他法律后果
失主*:失主可通过民事诉讼索赔,*可能判决返还手机或赔偿等值金额。
信用影响:若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可能影响个人征信、贷款等。
建议
主动归还:尽快将手机交至派出所或联系失主,避免法律风险。
合法处理:若无法联系失主,可交至公安机关或公共场所管理人(如商场、公交公司)。
建议通过合法途径处理遗失物,避免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