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宝鸡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里,提起那位以务实和创新闻名的"掌舵者",师生们总会不约而同地喊出他的名字——张永良。这位扎根职业教育二十余载的教育工作者,如同校园里那棵百年梧桐,用深扎的根系滋养着万千学子的成长,用繁茂的枝叶为区域经济发展遮风挡雨。
张永良始终将"车间建在校园里,课堂设在流水线"作为办学信条。他主导建立的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把当地龙头企业陕汽集团的生产线完整复刻到校园,学生们在真实生产环境中学习编程、调试机器人。这种"教室即车间、教师即师傅、作业即产品"的模式,让毕业生提前半年就被企业预定,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在98%以上。
在行政楼走廊的公示栏上,"校长接待日"的登记表总是写得密密麻麻。张永良推行的"去行政化"改革,将原有12个行政部门精简为5大服务中心,建立教师代表参与决策的治理委员会。去年秋季,正是根据师生投票结果,学校率先在全省职业院校中开设了人工智能应用微专业。
每逢周末,总能看到张永良戴着安全帽出现在宝鸡高新区建筑工地。他牵头组建的"技术攻关突击队",三年来为当地企业解决技术难题127项。2022年与凤翔区共建的乡村振兴学院,培养的500余名"新农人"带动周边乡镇发展起智慧农业示范园,使农户年均增收2.3万元。
校长早餐会"已成为校园传统,张永良经常清晨六点就出现在食堂,与参加技能竞赛的学生边吃边聊。护理专业学生王娟至今记得,去年备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时,校长连续三周陪他们调试急救模拟人设备到深夜。这种"亦师亦友"的相处模式,让他在学生评教中获得了9.8分的高分。
面对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的新机遇,张永良正在谋划更大的棋局。他主持起草的《中高本贯通培养方案》即将落地实施,计划与西安交通大学等本科院校联合开展"3+4"人才培养。与德国工商大会合作的"双元制"本土化项目,将引入欧洲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打造西部职业教育新高地。
在职业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张永良就像技艺精湛的舵手,既把握着学院发展的航向,又为每个学生的成长校准坐标。他的故事印证着:一位好校长不仅是管理专家,更应该是教育理想的践行者、产教融合的探索者、师生成长的同行者。当清晨的阳光再次洒向校园,这位职业教育园丁又开始书写新的篇章,用智慧和情怀继续浇灌着这片希望的田野。
版权声明: 知妳网保留所有权利,部分内容为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联系QQ793061840删除,添加请注明来意。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