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辆增程式新能源汽车驶入加油站时,油箱盖上或许会贴着一行字:“别担心,我只是偶尔需要一杯‘咖啡’提神。” 这种车型的续航能力像一位“马拉松选手”,纯电模式下能轻松跑完100-200公里的日常通勤,而当电量告急时,燃油增程器化身“随身充电宝”,将综合续航推至800-1200公里。它既不像纯电动车需要频繁“充电补能”,也不像燃油车依赖“每日加油”,而是用“油电双修”的智慧,重新定义了长途驾驶的底气。
增程式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秘密,在于它拥有两套“动力管家”。电池组负责日常驾驶的“零油耗冲刺”,而燃油增程器则在电量低于20%时启动,像一位“隐形发电站”持续为电池充电。这种“只发电、不驱动”的设计,让车辆始终处于电机驱动的高效状态。例如,理想汽车的1.2T增程器热效率达40%,每升油可转化3度电,相当于用一箱油(45L)多“变出”135度电,续航自然突破四位数。
电池就像车辆的“早餐储备”,容量越大,纯电续航越长。市场上主流车型的电池包多在30-45kWh之间,相当于随身携带“五到七块家用充电宝”。以岚图FREE为例,39kWh电池可实现纯电续航140公里,足够覆盖90%的城市通勤场景。但电池并非越大越好——过大的电池会增加车身重量,反而降低增程模式下的发电效率,车企必须像“走钢丝”般平衡电池容量与整车能耗。
当电池“体力不支”时,增程器的发电效率直接决定续航天花板。长安深蓝SL03的增程器采用阿特金森循环技术,1升油可发电3.3度,比传统燃油车发动机热效率提升15%。这相当于在高速公路上,车辆能以“充电宝模式”维持每百公里6L的等效油耗,即便油箱仅有45L容量,也能额外提供近750公里续航。若频繁急加速导致增程器“超负荷加班”,油耗可能飙升30%。
同样的车,在不同人手中续航差距可达20%。冬季低温会让电池“缩水”15%-30%,而开启座椅加热比空调制热省电60%;高速路上保持110km/h巡航,能耗比城市道路高25%;甚至轮胎胎压降低0.3bar,也会让续航“偷偷溜走”5%。聪明的车主会像“节奏*”般驾驶:预判路况减少刹车、用ECO模式“温柔以待”、提前用家充桩“喂饱”电池,让续航数字更接近理论值。
2024年,固态电池和氢燃料增程器的出现,正在改写游戏规则。丰田试验中的氢燃料增程器,续航可达1200公里且仅排放水蒸气;蔚来的150kWh半固态电池包,能让ET7的CLTC续航突破1000公里。更聪明的还有“智能能量管家”——通过车路协同预判前方坡度,自动切换油电策略;或连接光伏充电站,让车辆变成“移动储能站”。未来的增程式汽车,或许会彻底摘掉“过渡技术”的标签。
这位“油电双修”的马拉松选手,正在重新定义人们对续航焦虑的认知。 它用“电池打主力,燃油当替补”的策略,既满足了城市通勤的零排放需求,又破解了长途出行的补能困局。随着技术的迭代,增程式汽车的续航将从“够用”向“冗余”进化,成为新能源时代最懂中国路况的“续航多边形战士”。当你在高速服务区看到增程式车主从容驶过排队充电的纯电动车时,就会明白: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版权声明: 知妳网保留所有权利,部分内容为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联系QQ793061840删除,添加请注明来意。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