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流不息的高速公路上,我像一座会呼吸的驿站,用指尖敲击键盘的节奏,丈量着车流的脉搏。每一次微笑、每一句问候、每一笔精准的收费,都是我与万千过客短暂交错的印记。这份工作教会我,方寸岗亭里藏着的不仅是通行费的流转,更是责任与温度的交织,是平凡岗位中不平凡的坚守哲学。
三尺岗亭的玻璃窗,是连接天南海北的透明纽带。当司机摇下车窗的瞬间,我总习惯将嘴角扬起十五度——这不仅是标准化的"职业微笑",更是化解疲惫的善意信号。有位货车师傅曾说:"你们收费员的笑像高速路上的服务区,让人喘口气。"我曾目睹情绪焦躁的司机因一句"雨天路滑,注意安全"舒展眉头,也曾在除夕夜收到赶路游子递来的糖果。原来,机械化的收费流程里,人性化的温度能融化钢铁洪流中的冰霜。
收费站的栏杆如同天平,既要保障通行效率,更要托起安全底线。去年汛期暴雨突袭时,我亲手拦截过试图冲卡的失控货车,后来得知该车刹车系统故障;在绿通车查验中识破过伪装鲜活农产品的冻肉。这些经历让我明白,看似简单的抬杆落杆动作,实则维系着整条公路的安全生态。每当核对车牌信息时,我都在心中默念:多一份细致,少一份隐患。
重复性工作最易滋生职业倦怠,但我在日复一日的"您好""慢走"中找到了破局之道。把每辆车当作新的遇见:观察不同地域车牌的文化特征,从方言口音中拼凑山河故事,在ETC普及后学习与智能系统协同工作。当遇到无理谩骂时,我学会将负面情绪锁进抽屉——就像系统自动过滤错误车牌那样。这种自我净化能力,是岗亭教给我的生存哲学。
收费站如同精密的钟表,每个岗位都是不可或缺的齿轮。记得特大交通事故处置现场,监控员、疏导员、票管员像交响乐团般默契配合:我负责快速放行救援车辆,同事建立临时通道分流,后台同步上传路况数据。当救护车鸣笛通过时,所有人不约而同的注目礼,让我深刻体会到,个人的微光只有在集体中才能照亮更远的路。
【尾声】
回望车流编织的光阴,我不仅是收费员,更是社会运行的摆渡人。这份工作磨砺出严谨与温情并存的特质,教会我在标准化与人性化间寻找平衡点。当智能收费逐渐替代人工窗口,我依然相信:机器可以计算里程与金额,但永远无法替代人类眼神交汇时的温度。这份感悟,将如同高速公路上的反光标,持续照亮我的职业征途。
版权声明: 知妳网保留所有权利,部分内容为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联系QQ793061840删除,添加请注明来意。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