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广东江门九中街飘出阵阵茶香,21岁的聂云宸用30万元积蓄开出一家不足20平米的奶茶店。这个连店员都要亲自教顾客扫码点单的年轻创业者或许没想到,他手中摇晃的芝士奶盖,即将掀起中国新茶饮的味觉革命。喜茶就像它诞生的城市江门——既扎根岭南传统,又带着侨乡特有的开放基因,在传统与创新的碰撞中,走出了自己的风味之路。
聂云宸生于江西,却在广东沿海长大,这个看似矛盾的身份印记,恰恰造就了喜茶的独特气质。他的味觉记忆里既有客家擂茶的醇厚,又浸润着港式奶茶的丝滑。当他在江门创业时,这种文化交融的特质就转化为产品的创新密码——用凤凰单丛的茶底碰撞新西兰芝士,让传统茶汤在奶香中焕发新生。这位90后创始人的成长轨迹,就像广府文化的缩影,既有坚守又有突破。
九中街斑驳的骑楼下,藏着喜茶最初的味觉实验室。这个曾被称为"奶茶街"的市井巷陌,每天有上百家奶茶店在竞争。聂云宸在这里发现,年轻消费者不再满足于糖精勾兑的廉价饮品,他们渴望真实茶香与个性表达。江门作为侨乡的包容性,让这个品牌得以在传统茶饮框架外生长——就像本地人喝早茶时既保留虾饺烧卖,也接纳葡式蛋挞的混搭哲学。
当第一杯芝士奶盖茶递出柜台时,店员需要教顾客"先倾斜45度喝奶盖"。这个如今习以为常的动作,当年却是颠覆行业的创举。聂云宸从港式茶餐厅的奶油猪扒包获得灵感,将咸香芝士与清茶结合,既突破了台式奶茶的甜腻范式,又延续了岭南饮茶讲究层次感的传统。这种创新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像煲汤一样慢慢熬出来的滋味融合。
在喜茶季节限定菜单里,新会陈皮与普洱的搭配总能引发抢购热潮。这个细节透露出品牌对地域文化的深度挖掘:江门下属的新会区是陈皮之乡,百年老树晒制的陈皮既是药材,也是岭南人的味觉乡愁。当喜茶将这种"老派"食材变成年轻人追捧的时尚饮品,实际上完成了一场传统文化符号的现代转译,就像用白话唱rap般巧妙。
从江门到新加坡乌节路,喜茶的出海路线暗合着侨乡的迁徙轨迹。这个品牌在海外开店时,总会特意强调"HEYTEA"中的"HEY"既代表喜悦,也是粤语"喜"的发音。这种文化自觉,恰似当年下南洋的华侨带着陈皮与凉茶闯荡异国。今天的喜茶用荔枝玫瑰冰博克连接东西方味蕾,延续着侨乡文化中开放包容的精神传承。
十二年间,这个从侨乡骑楼下走出的品牌,用茶汤书写着新时代的文化叙事。聂云宸的创业故事不仅是个人奋斗的传奇,更是地域文化在商业领域的创造性转化。当我们在北京三里屯或纽约时代广场喝到那杯金凤茶王时,舌尖泛起的不仅是茶香奶韵,还有岭南水土孕育的敢为人先。喜茶的成功印证着:真正打动人的商业创新,永远扎根于文化的厚土。
版权声明: 知妳网保留所有权利,部分内容为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联系QQ793061840删除,添加请注明来意。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