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第二回题为《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主要讲述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因得罪高俅而携母逃亡,途中在史家庄传授史进武艺,后引出少华山绿林好汉与史家庄的冲突。以下为第二回中具有代表性的精彩句段:
"暮烟横远岫,宿雾锁奇峰。慈鸦撩乱投林,百鸟喧呼傍树。行行雁阵坠长空,飞入芦花;点点萤光明野径,偏依腐草。"
这段对黄昏景致的描写细腻典雅,"暮烟""宿雾"营造苍茫意境,"慈鸦""百鸟"的动态与"雁阵""萤火"的静谧形成对比,展现施耐庵对自然意象的娴熟驾驭。
"只见空地上一个后生脱膊着,刺着一身青龙,银盘也似一个面皮,约有十八九岁,拿条棒在那里使。"
寥寥数语勾勒出史进英姿:纹身暗示其豪侠性格,"银盘面皮"显少年英气,舞棒动作暗含武艺根基,为后文"九纹龙"威名埋下伏笔。
"那后生就空地当中把一条棒使得风车儿似转,王进看了半晌不觉失口道:'这棒也使得好了,只是有破绽,赢不得真好汉。'"
以"风车似转"喻棒法之快,又以王进视角点出破绽,既显史进武艺超群,更衬王进技高一筹,为后文师徒传承作铺垫。
"殿帅府太尉高俅,这人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顽耍,亦胡乱学诗书词赋;若论仁义礼智,信行忠良,却是不会。"
排比句揭露高俅"样样通样样松"的佞臣本质,"仁义礼智"与"不会"的强烈反差,暗讽北宋官场黑白颠倒的深层危机。
王进母子逃亡时的对话:
"母亲道:'我儿,三十六着,走为上着。只恐没处走!'王进道:'母亲说得是,儿子寻思,也是这般计较。'"
平民口语"三十六着走为上"的运用,使人物对话极具生活气息,母子相依为命的温情与政治压迫的残酷形成微妙张力。
"自此,史进每日求王教头点拨十八般武艺,一一从头指教。史太公自去华阴县中承当里正。"
此段看似平淡的过渡,实则暗藏双重伏笔:史进习武为日后聚义梁山铺垫,史太公任里正则埋下官府与绿林冲突的。
1. 白描手法:用简练笔墨勾勒场景(如史进亮相的肖像描写)
2. 草蛇灰线:通过王进之口预言"赢不得真好汉",暗示后文史进被朱武等人设计擒获
3. 雅俗交融:既擅用诗词体写景,又能以市井语言塑造人物对话
4. 对比艺术:高俅得势与王进逃亡形成官场生态的明暗对照
建议结合前后回目细品:王进逃亡线实为全书""主题的序曲,史家庄故事则是梁山好汉集体亮相的序幕。这些段落既有独立的文学价值,更是理解《水浒》宏大叙事结构的关键锁钥。
版权声明: 知妳网保留所有权利,部分内容为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联系QQ793061840删除,添加请注明来意。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