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偏概全是一种常见的逻辑谬误,属于归纳推理错误的一种,具体称为"不当概括"(Hasty Generalization)或"轻率概括"(Hasty Generalization)。其核心错误在于基于不充分或片面的证据,得出一个普遍性的结论。
1. 样本量不足
→ 用极少数案例代表整体(例如:看到某品牌手机出现一次质量问题,就断言"这个品牌手机都不好用")。
2. 样本不具有代表性
→ 选择的案例存在特殊性或偏差(例如:仅通过身边5个朋友支持某政策,就认为"全国人民都支持该政策")。
3. 忽视反例或矛盾证据
→ 选择性忽略与结论相悖的事实(例如:坚持"所有天鹅都是白色",拒绝承认黑天鹅的存在)。
我遇到两个XX省的人都很小气,所以XX省的人全都小气。
(用个别案例概括整个群体)
这项调查显示80%的受访者喜欢网购,说明现代人都不去实体店了。
(样本可能局限于特定年龄/地域群体)
我爷爷抽烟活到90岁,所以抽烟根本无害健康。
(用个案否定普遍规律)
违反了归纳推理中"结论的普遍性应与证据的充分性成正比"的原则,将或然性结论错误地表述为必然性结论。
1. 扩大样本量,确保样本具有随机性和代表性
2. 承认结论的概率性,使用"可能""部分"等限定词
3. 主动寻找反例验证结论
4. 区分相关性与因果性(如:冬天冰淇淋销量下降与感冒增多无直接因果关系)
这种谬误常与确认偏误(Confirmation Bias)共同出现,即人们倾向于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而忽视相反信息。
例如:
我昨天没复习却考了高分→不复习也能考好"(忽视长期知识积累和其他变量)
某股票连涨三天→这只股票会一直涨"(忽略市场波动规律)
掌握识别以偏概全的能力,能有效提升批判性思维水平,避免被片面信息误导。
版权声明: 知妳网保留所有权利,部分内容为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联系QQ793061840删除,添加请注明来意。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