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本作用
替代内容:当图片无法加载(如文件损坏、慢速网络)时,浏览器会显示`alt`文本。
可访问性:屏幕阅读器通过`alt`文本向视障用户描述图片内容,提升无障碍访问体验。
SEO优化:搜索引擎依赖`alt`文本理解图片内容,有助于网页内容索引。
2. 使用场景
装饰性图片:若图片仅为视觉装饰(如背景花纹),应使用空值`alt=""`,避免屏幕阅读器冗余播报。
信息性图片:需用简洁文字准确描述内容,例如`alt="金毛犬在公园奔跑"`。
功能型图片:作为链接或按钮时,应描述动作目的,例如`alt="返回首页"`(公司Logo链接)。
3. 语法要求
强制性:所有`
`标签必须包含`alt`属性,但允许值为空(`alt=""`)。
内容规范:避免冗余词汇(如“图片”或“图标”),直接描述实质内容。
4. 其他标签的`alt`属性
``:在图像映射中为可点击区域提供描述,如``。
``:为图像按钮设置替代文本,如`alt="提交表单"`。
5. 与`title`的区别
`alt`:核心用途是替代内容,不可见(仅在图片无法显示或辅助技术中呈现)。
`title`:提供额外提示信息,鼠标悬停时显示,不影响可访问性,不应替代`alt`功能。
6. 复杂内容处理
若图片含详细信息(如图表),可在`alt`中简要概括,并通过正文或`longdesc`链接到详细描述(尽管`longdesc`已不推荐,优先使用周边文字说明)。
7. 验证与最佳实践
始终通过[W3C验证器]检查`alt`属性是否存在。
避免缺失或敷衍的`alt`文本,确保内容与上下文相关。
示例代码
html

装饰性图片 >

信息性图片 >

功能型图片 >

图像映射区域 >
通过合理使用`alt`属性,既能提升用户体验,又能增强网站的可访问性和搜索引擎友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