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水像是大海的呼吸,遵循着月亮的脚步,在农历二十几的日子里,退潮时间通常出现在凌晨和午后,涨潮则多集中在清晨与傍晚。若以具体时间估算,比如农历二十二,退潮可能在凌晨3点与下午3点左右,涨潮则接近早晨9点和晚上9点——这种规律并非偶然,而是月球与地球「默契」的引力游戏。
潮汐的涨退与月相变化密不可分。农历二十几属于下半月,此时月球逐渐远离太阳的引力叠加区,地球上的海水受月球单独牵引更明显。由于月球每天推迟约50分钟升起,潮汐时间也会逐日延后。例如,农历二十一退潮可能在凌晨2点,到了农历二十五,则会推迟至凌晨5点左右。这种“每日延迟”的特性,正是渔民口中“初一十五潮水大,廿三廿九潮赶潮”的由来。
以农历二十二为例,退潮通常发生在凌晨3点与下午3点前后,涨潮则在早晨9点和晚上9点左右。此时潮差(*与低潮的水位差)较小,被称为“小潮期”。但受海岸地形影响,实际时间可能偏差1-2小时。例如浙江舟山群岛的退潮时间比理论值晚半小时,而海南三亚则因海湾狭窄,退潮速度更快。这些细节让潮汐表成了沿海居民的“动态指南针”。
退潮时的滩涂会显露牡蛎礁和沙蟹洞穴,吸引赶海人“捡漏”;涨潮则为近海渔船打开返港通道。而在农历二十几的小潮期,潮汐能发电站的效率会下降30%,但台风若恰逢此时登陆,风暴潮的破坏力也会减弱——2018年山竹台风在农历廿五登陆广东,因潮位较低,海水倒灌损失比预期减少近2亿元。这种自然界的连锁反应,印证了潮汐规律的深层价值。
在青岛,每逢农历廿三后的退潮期,跨海大桥施工队会争分夺秒检修桥墩;上海洋山港则根据此时段涨潮较慢的特点,安排大型货轮错峰进港。更精明的渔民甚至总结出“廿三撒网,廿七收鱼”的经验:利用小潮期海流平缓的特点,让渔网在海底停留更久却不易被冲走。这种将天文规律转化为生产力的智慧,正是人类与海洋共生的千年密码。
潮汐的启示:规律中的生存哲学
潮起潮落看似重复,实则暗藏自然法则的精密。农历二十几的潮汐时间表,不仅是渔民、工程师的作业指南,更提醒着我们:在征服自然与顺应规律之间,后者才是永恒的生存智慧。下一次当你看到退潮后的礁石上爬满藤壶,或许会想起——这不过是月亮轻轻扯了扯地球的衣袖,而人类早已学会低头阅读这份温柔的信号。
版权声明: 知妳网保留所有权利,部分内容为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联系QQ793061840删除,添加请注明来意。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