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语言精炼传神,既有豪气干云的诗句,也有细腻入微的描写。以下精选部分经典词句并附批注赏析,供您参考:
例句:
"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卷下一天大雪来。"(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批注:
仅用十二字勾勒出风雪骤至的压迫感。"彤云"暗喻局势阴沉,"朔风"象征命运寒冽,"纷纷扬扬"的雪既是实景,又暗示林冲身陷绝境。环境与人物心境交织,为后文爆发埋下伏笔。
例句:
"眼如丹凤,眉似卧蚕。滴溜溜两耳垂珠,明皎皎双睛点漆。唇方口正,髭须地阁轻盈;额阔顶平,皮肉天仓饱满。"(第十八回宋江出场)
批注:
运用工笔白描手法,以"丹凤""卧蚕"等动物意象赋予神性,耳垂、眼眸的细节暗喻"天庭饱满、地阁方圆"的贵相。看似写容貌,实则通过相术符号暗示宋江"天命所归"的领袖气质。
例句:
"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第二十三回《景阳冈武松打虎》)
批注:
揪""偷""提""打"四个动词层层递进,展现武松从防御到反击的精准节奏。"铁锤"喻拳显其刚猛,"尽平生之力"凸显生死搏斗的决绝。短句铿锵如战鼓,令读者如临其境。
例句:
"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第三十七回)
批注:
以对仗工整的俗语揭示封建社会的势利本质。"冷暖""高低"形成触觉与空间的通感,暗讽世人趋炎附势的丑态。此句既是柴进门客态度的注解,也是全书""主题的缩影。
例句: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第三十九回宋江题反诗)
批注:
以黄巢自比彰显反叛精神,"凌云志"与"不丈夫"形成张力,既显抱负又露狂傲。七言句式铿锵有力,"敢笑"二字如金石掷地,成为全书反抗精神的最强音。
例句:
"须见血,救人须救彻。"(第九回鲁智深语)
批注:
八字俚语道尽鲁达的侠义观。"见血"显其刚烈果决,"救彻"彰其彻底担当。短促句式如快刀斩麻,与其豪爽性格高度契合,堪称"禅杖打开生死路,戒刀杀尽不平人"的行为注脚。
《水浒传》的语言艺术体现在——
1. 动词炼字:精准动作描写激活场景画面感
2. 意象叠加:自然景物与人物命运相互映射
3. 俗雅交融:市井俚语与诗词韵文浑然一体
4. 符号隐喻:相貌、兵器等细节暗物命运密码
建议结合金圣叹评点本深入研读,体会"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叙事匠心。
版权声明: 知妳网保留所有权利,部分内容为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联系QQ793061840删除,添加请注明来意。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