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欧的斯德哥尔摩到马来西亚的雪邦赛道,从伦敦黑色出租车工厂到德国斯图加特的奔驰总部,一家中国车企以令人眼花缭乱的速度在全球收购版图上插旗。自20" />
从北欧的斯德哥尔摩到马来西亚的雪邦赛道,从伦敦黑色出租车工厂到德国斯图加特的奔驰总部,一家中国车企以令人眼花缭乱的速度在全球收购版图上插旗。自2010年"蛇吞象"拿下沃尔沃开始,吉利就像一位精明的国际象棋*,在汽车产业的棋盘上接连落子——路特斯、宝腾、戴姆勒、太力飞行汽车...这些看似不相关的并购背后,藏着李书福打造"中国大众集团"的隐秘野心。
当2010年吉利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时,外界只看到"穷小子迎娶欧洲贵族"的戏剧性。十年后再看,这是中国企业首次完整获取国际豪华品牌技术体系的关键突破。沃尔沃不仅带来2400项专利和SPA平台,更让吉利打通了欧美市场准入门槛。2017年收购路特斯51%股权,则是要在跑车领域建立技术试验场,其轻量化技术后来反哺领克品牌。每个收购标的都是产业链上的重要拼图,就像围棋中的"手筋",看似独立,实则环环相扣。
收购戴姆勒9.69%股份成为最大单一股东后,吉利与奔驰合资的*art电动项目,让CMA架构与德国三电技术产生化学反应。沃尔沃的Drive-E发动机技术、CEVT中欧研发中心的数据共享、路特斯的底盘调校经验,这些技术资产在吉利体系内形成"创新共生体"。就像生物界的基因重组,不同技术血脉的碰撞,催生出SEA浩瀚架构这样的纯电平台,使得吉利的新能源转型比同行至少快了18个月。
收购马来西亚宝腾汽车49.9%股权,本质是获取东盟市场"通行证"。借助宝腾在东南亚的300家经销商,吉利车型得以绕开关税壁垒。伦敦电动汽车公司的收购,则让吉利掌控了英国80%的出租车市场。更精妙的是,通过沃尔沃的全球渠道,领克品牌采用"订阅制"模式打入欧洲,这种"借船出海"的策略,使得吉利海外销量从2017年不足3万辆跃升至2022年近20万辆。
李书福深谙"以资本换时间"的并购哲学。收购戴姆勒股份时采用的"领子期权"金融工具,将收购成本锁定在90亿美元以内。沃尔沃的并购则创新采用"品牌隔离运营"模式,既保持豪华品牌调性,又实现技术共享。在资本市场上,吉利通过并购标的的估值提升反向拉动自身市值,形成独特的"并购-增值-再并购"飞轮效应,这种产融互动让吉利拥有持续并购的资本底气。
当多数车企还在执着于"四个轮子+沙发"时,吉利已通过并购搭建立体出行生态。控股太力飞行汽车,布局城市空中交通;入股亿咖通科技,构建智能网联生态;收购钱江摩托,完善两轮出行拼图。这些看似跨界的收购,实则是为未来出行场景做基础设施储备。就像乐高积木,每块并购拼板都在构建"地面+空中、硬件+软件"的立体交通版图。
从偏安浙江的民营车企,到横跨欧亚美的汽车集团,吉利的并购史恰是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缩影。这些看似冒险的收购,实则是经过精密计算的战略布局——用资本换技术、以市场换空间、借品牌换时间。在电动化颠覆传统汽车产业的今天,吉利通过全球并购积累的技术储备和体系能力,正在转化为弯道超车的加速度。当德国《明镜周刊》感叹"吉利将成为汽车界的华为",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家企业的崛起,更是一个产业时代的变迁。
版权声明: 知妳网保留所有权利,部分内容为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联系QQ793061840删除,添加请注明来意。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