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矛盾是南亚地区长期存在的核心冲突之一,根源可追溯至1947年印巴分治及克什米尔归属问题。以下是两国矛盾的主要表现形式:

1. 领土争端:克什米尔问题
核心争议: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是两国最尖锐的矛盾。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土邦的归属未明确,导致双方多次战争(1947、1965、1971年)及持续冲突。
实际控制线(LoC):目前印度控制约45%的克什米尔(查谟-克什米尔邦),巴基斯坦控制约35%(阿扎德克什米尔和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其余由中国实际控制(阿克赛钦)。
2019年印度单边行动:印度废除宪法第370条,取消查谟-克什米尔的自治地位,引发巴基斯坦强烈*和国际关注。
2. 宗教与意识形态对立
印巴分治的宗教背景:印度以印度教为主,巴基斯坦以教立国,宗教差异加剧了民族主义对立。
少数群体冲突:印度境内群体(约2亿)常被指责受到歧视,巴基斯坦则指责印度在克什米尔迫害;巴基斯坦的印度教少数群体也面临边缘化。
3. 跨境恐怖主义与安全指控
巴基斯坦被指控支持恐怖组织:印度指责巴情报机构(ISI)支持针对印度的武装组织(如“军”“军”),尤其是2008年孟买恐袭事件后,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
巴基斯坦的反指控:巴方认为印度支持俾路支分离主义势力,并在阿富汗境内对巴进行颠覆活动。
4. 水资源争端
印度河水资源分配:两国共享印度河及其支流,1960年《印度河水条约》规定了用水分配,但印度在上游修建水坝(如吉申甘加水坝)引发巴方*,认为其农业和经济安全受威胁。
5. 与军事对峙
核竞赛:两国均拥有(印度1974年首次核试验,巴基斯坦1998年跟进),形成“核恐怖平衡”,冲突升级风险极高。
常规军事冲突:频繁在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交火,2019年印巴空战(巴方击落印度战机)是近年最严重事件之一。
6. 外交与国际阵营对抗
印度孤立巴基斯坦:印度通过国际游说(如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施压巴方打击恐怖主义;推动将巴基斯坦列入“支恐国家”名单。
巴方的反制:巴基斯坦加强与中国的战略合作(中巴经济走廊),并依靠国家支持;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呼吁国际干预。
7. 难民与族群问题
分治遗留问题:1947年分治导致数百万难民迁移及大规模教派仇杀,历史创伤持续影响两国互信。
跨境族群联系:如旁遮普人被两国分割,锡亚尔科特-阿姆利则等边境地区的家族纽带与政治对立并存。
8. 文化与身份对抗
板球等文化领域的对抗:体育赛事(如板球世界杯)常被赋予政治意义,民众情绪易被激化。
媒体宣传战:两国媒体互相指责对方煽动仇恨,加剧民间对立。
现状与挑战
近年来,两国关系偶有缓和尝试(如2021年克什米尔停火协议),但结构性矛盾未解。印度的地区霸权诉求与巴基斯坦的“生存安全焦虑”持续碰撞,加之克什米尔问题国际化(如联合国多次决议未果),短期内难有根本突破。
未来关键变量:中巴关系与印美合作的地缘博弈、克什米尔当地民众的自治诉求、以及双方内部极端势力的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