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东部蜿蜒的海岸线上,有一片土地始终面朝大海舒展怀抱——她名叫滨海,是江苏省盐城市悉心呵护的沿海明珠。这座枕着黄海涛声入眠的县城,如同镶嵌在长三角北翼的珍珠项链,用咸涩的海风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蓝色篇章。
展开中国地形图,滨海县如同执戟的卫士驻守在黄海西岸。北接古黄河三角洲,南望长江入海口,东经119°82'至120°43'的特殊经线贯穿全境,赋予这片土地每天最早迎接海上朝阳的殊荣。县域内河网密布,中山河、苏北灌溉总渠等水系如同大地的血脉,滋养着1880平方公里的丰饶土地。独特的海积平原地理特征,让这里的滩涂每年以150米的速度向大海延伸,堪称大自然馈赠的"生长型"土地。
翻开泛黄的县志,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的记载跃然眼前,那时这里已是"淮盐出,天下足"的盐业重镇。明清时期,十二座盐场在此星罗棋布,青砖盐廪间飘荡的咸香,曾牵动大半个中国的味蕾。1949年11月,新生的人民政权在此设立滨海县建制,那些曾经运送海盐的漕船码头,如今已蜕变成吞吐万吨货物的国家一类开放口岸。
新时代的滨海正经历着华丽转身,昔日晒盐的结晶池畔,崛起全球最大的光伏领跑者基地。占地300平方公里的沿海工业园里,绿色能源、先进制造、现代物流三大产业集群如同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总投资120亿元的国家电投海上风电项目,128台巨型风机在近海区域昼夜旋转,年发电量可满足200万户家庭全年用电需求。202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80亿元,海洋经济贡献率超过六成。
在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上,滨海始终紧握生态方向盘。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庇护着占全球总数三分之二的丹顶鹤越冬种群,每年冬季,近千只"湿地精灵"在此蹁跹起舞。通过"退渔还湿"工程恢复的3.2万亩滨海湿地,已成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不可或缺的"服务区"。生态红利正在转化:麋鹿自然保护区种群数量突破800头,滨海森林公园负氧离子浓度常年保持在每立方厘米4000个以上。
走进滨海博物馆,镇馆之宝宋代铸铁盘煎盐灶具静静诉说着先民的智慧。这种不畏艰辛、化咸为甜的精神密码已融入城市基因:农民画创作群体超5000人,用艳丽的色彩描绘渔家新生活;淮剧《盐船调》唱腔里流淌着闯海人的豪迈;每年端午的祭海仪式,既是对自然的敬畏,更是向海洋进军的宣言。新时代的滨海人正以"敢教沧海变桑田"的气魄,在长三角一体化蓝图中书写新的传奇。
从地图上的地理坐标到现实中的发展坐标,滨海用700平方公里的海岸线丈量着江苏的海洋雄心。这座把海浪声谱成发展进行曲的海滨之城,正以弄潮儿的姿态,在蔚蓝国土上描绘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现代图景。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向海而生的勇气与智慧,永远是沿海地区破浪前行的永恒动力。
版权声明: 知妳网保留所有权利,部分内容为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联系QQ793061840删除,添加请注明来意。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