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概念
1. 电荷与电流

电荷:正电荷(质子)、负电荷(电子);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
电流: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方向规定为正电荷移动方向。单位:安培(A)。
导体与绝缘体:金属、人体、盐水是导体;橡胶、塑料、玻璃是绝缘体。
2. 电压与电阻
电压:推动电荷定向移动的原因,单位伏特(V);电源提供电压。
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单位欧姆(Ω);电阻大小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
二、电路基础
1. 电路组成
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
三种状态:通路(正常工作)、断路(断开)、短路(电源或用电器被导线直接连接)。
2. 电路图与符号
正确使用元件符号,导线横平竖直,元件分布均匀。
3. 串并联电路特点
串联:电流处处相等((I = I_1 = I_2));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电压之和((U = U_1 + U_2));总电阻 (R = R_1 + R_2)。
并联:各支路电压相等((U = U_1 = U_2));总电流等于支路电流之和((I = I_1 + I_2));总电阻 (frac{1}{R} = frac{1}{R_1} + frac{1}{R_2})。
三、欧姆定律
1. 公式与变形
( I = frac{U}{R} ),变形公式:( U = IR ),( R = frac{U}{I} )。
适用条件:纯电阻电路,温度变化忽略不计。
2. 应用
计算电流、电压或电阻;分析动态电路(如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时电流、电压变化)。
串联分压:(frac{U_1}{U_2} = frac{R_1}{R_2});并联分流:(frac{I_1}{I_2} = frac{R_2}{R_1})。
四、电功与电功率
1. 电功(电能)
公式:( W = UIt ),单位:焦耳(J),1度电=1千瓦时=(3.6
imes 10^6) J。
2. 电功率
公式:( P = frac{W}{t} = UI );推导公式:( P = I^2R = frac{U^2}{R} )(适用纯电阻)。
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为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由实际电压决定。
3. 焦耳定律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 Q = I^2Rt )(所有电路适用)。
五、家庭电路与安全用电
1. 家庭电路组成
火线、零线、地线;用电器并联,开关接在火线与用电器之间。
三孔插座:左零右火上接地,防止漏电时触电。
2. 安全用电
电压:家庭电路220V,人体安全电压≤36V。
避免短路;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雷电时勿使用电器。
六、实验重点
1. 伏安法测电阻
原理:( R = frac{U}{I}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滑动变阻器作用:保护电路,调节电压。
2. 测量小灯泡电功率
电路与伏安法测电阻相同;需在不同电压下测量功率(包括额定功率)。
3. 故障分析
电流表无示数:可能断路;电压表有示数:与其并联的电路断路。
七、易错点提醒
1. 电阻是导体本身属性,与电压、电流无关。
2. 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区别:灯泡亮度由实际功率决定。
3. 电流表串联、电压表并联;量程选择需根据估算值。
4. 家庭电路中,控制灯泡的开关必须接在火线上。
八、复习建议
理解公式推导,掌握串并联规律。
重点练习动态电路分析、故障判断和实验设计题。
整理错题,强化计算能力(如比例问题、极值问题)。
希望这份总结能帮你系统梳理电学知识,中考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