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至20世纪中叶,南亚次大陆长期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下。随着民族主义兴起,印度*与的关系逐渐紧张。尽管早期国大党(印度国民大会党)主张统一印度,但联盟(1906年成立)领袖真纳认为需独立建国以避免被多数印度*压制。英国殖民者的“分而治之”政策进一步激化矛盾,例如1905年拆分孟加拉省等举措加深了宗教对立。
二战后,英国因国力衰退决定撤离印度。1947年6月,末代总督蒙巴顿提出分治方案(《蒙巴顿方案》),核心内容包括:
1. 领土划分:以宗教人口占多为原则,将英属印度分为印度联邦(印度教为主)和巴基斯坦自治领(教为主,含东、西两部分)。
2. 土邦归属:各土邦自行决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或保持独立(如克什米尔归属争议由此埋下)。
3. 时间表:原定1948年6月移交政权提前至1947年8月15日(印度独立日),巴基斯坦则于8月14日宣布独立。
分治引发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之一:
总结而言,印巴分治既是殖民统治终结的产物,也是宗教民族主义与殖民政策的悲剧性后果,其阴影持续影响着南亚的政治格局与数亿人的命运。
版权声明: 知妳网保留所有权利,部分内容为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联系QQ793061840删除,添加请注明来意。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