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将“泛滥”比作顽童,它总爱挣脱规则的束缚,肆意奔跑在语言的田野上。这个调皮的词汇既描摹着洪水漫堤的自然景象,也暗喻着事物失控的社会状态。当我们说“网络谣言泛滥成灾”,字里行间已浮现出虚假信息如野草般疯长的画面。
这个词汇最初脱胎于农耕文明对自然的敬畏。《说文解字》中"泛"字作舟行水上状,"滥"则形似水溢器皿,二字合体便定格了河水冲破堤岸的经典场景。就像黄河改道时的泥沙俱下,"泛滥"的原始意象中沉淀着人类对自然力量的惶恐,这种基因至今仍在词义深处流淌。
当洪水意象投射到人类世界,"泛滥"开始演绎精妙的变形记。它化身为都市街头堆积如山的共享单车,幻化成手机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未读红点,甚至潜伏在短视频平台批量生产的低俗内容里。某地曾出现"网红奶茶店三个月内扩张200家最终集体倒闭"的新闻,正是商业盲目扩张酿成的现代性泛滥。
驾驭这个词语需要把握微妙的平衡。在"电子游戏中的暴力元素泛滥"的表述里,动词的选择让抽象概念具象化为视觉洪流;而"春天柳絮泛滥的季节"则巧妙保留了自然意象的诗意。要注意避免"会议中建议泛滥"这类错误搭配,毕竟"建议"本身不含负面属性,当改用"无效建议泛滥"则词义自洽。
面对社交媒体时代的信息洪峰,我们更需要理解"泛滥"的警示意义。就像古人用分水堰疏导河流,现代人建立信息筛选机制来抵御垃圾内容的侵蚀。某互联网平台通过算法识别屏蔽30万条虚假广告的案例证明,控制"泛滥"的本质是对事物发展节奏的智慧把控。
这个承载着古老水患记忆的词汇,在现代社会获得了更丰富的生命形态。它既是显微镜下的社会病灶诊断书,也是丈量文明发展程度的标尺。当我们精准使用"泛滥成灾"时,实际上正在参与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用语言的力量,在失控与秩序之间寻找动态平衡。
版权声明: 知妳网保留所有权利,部分内容为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联系QQ793061840删除,添加请注明来意。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