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县如同一颗镶嵌在黄海西岸的珍珠,坐落在江苏省盐城市北部。它东临浩瀚的黄海,西接涟水县,南与射阳县为邻,北隔灌河与连云港市相望。这片土地总面积约1880平方千米,海岸线长达44.6公里,既是江苏沿海开发的重要节点,也是盐城"沿海经济带"的北门户。每当清晨的海风裹挟着咸涩气息掠过万亩盐田,都在诉说着这座县城与海洋的千年情缘。
翻开泛黄的史册,会发现滨海县在历史长河中始终与盐城血脉相连。自西汉时期设立盐渎县开始,这片土地就与盐业生产紧密相连。1942年正式建县时,它作为苏北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纳入盐阜行政区管辖。就像孩子终要认祖归宗,经历数次区划调整后,1983年滨海县最终确定归属盐城市管辖,成为这座"东方湿地之都"的重要成员。
在江苏省的行政版图上,滨海县始终是盐城市忠实的"家庭成员"。盐城下辖3区5县1市中,滨海与响水、阜宁等兄弟县共同组成了盐城北部的经济走廊。作为盐城面积第三大的县域,滨海承担着连接苏北与长三角的重要使命。每当盐城市规划沿海开发战略时,滨海的港口群、风电基地总是规划图上醒目的标记。
滨海港的龙门吊昼夜不息地运转,见证着这片土地与盐城的经济血脉交融。作为盐城"向海发展"战略的北翼核心,滨海县集中了全市70%的沿海未利用土地资源。这里建成的国家电投煤炭码头,年吞吐量达3500万吨,成为盐城港群中成长最快的深水良港。当满载货物的巨轮驶向韩国、日本,船艏劈开的浪花里都跳跃着盐城与滨海的共同期许。
在非遗传承人张老汉的剪纸作品里,盐蒿草与丹顶鹤的图案总是相伴出现。这种艺术默契正是滨海与盐城文化同源的生动写照。作为淮剧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滨海的乡间戏台传唱着与盐城城区相同的曲调。每年清明时节,两地百姓都会不约而同地来到滨海境内的宋公堤遗址,共同缅怀新四军带领民众筑堤抗海的历史壮举。
当候鸟迁徙季节来临,盐城黄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监测站里,工作人员总会特别关注滨海段的鸟类活动数据。这里既是珍禽麋鹿的栖息地,也是全球候鸟迁飞路线的重要中转站。滨海与盐城其他区县共同编织的生态防护网,守护着582千米海岸线上的每一株碱蓬、每一只震旦鸦雀,让"湿地眼睫"的生态美誉愈加闪亮。
这座带着海盐气息的县城,始终以盐城为荣,以江苏为家。从地图上的行政归属到百姓心中的情感认同,从经济动脉的深度融合到文化根脉的紧密相连,滨海县用港口的笛声、盐田的结晶、湿地的候鸟,谱写着属于盐城、属于江苏的蓝色交响曲。正如滨海港的潮水每日准时叩响海岸,这份归属不仅是行政区划的必然,更是历史选择与时代发展的双重答案。
版权声明: 知妳网保留所有权利,部分内容为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联系QQ793061840删除,添加请注明来意。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